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后建立起來的王朝。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意晉室中興之意;又有東晉統治地區的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歷史上也以江左代指東晉。
陶淵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算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桃花源”的傳說故事。實際上,在陶淵明所處的時代,如“桃花源”一樣令人嚮往的安定區為數不少。
由於,東晉時期社會動蕩,以世家豪族形式崛起的地主階級開始兼併土地,建立了大量莊園。司馬氏在南方被世族扶持以後,苦於無兵無錢糧,只得與世族平分天下。由此,引發了一段長達百年的“某族與馬共天下”的歷史。
實際上,對於東晉宗室來說,他們始終想要建立獨立的軍隊系統和財政系統,但卻遭到世族勢力的掣肘無法成事。在這樣的背景下,老百姓有了相當充足的開闢“安定區”的空間。
自西漢末年(王莽新朝)開始,就已經開始有中原百姓背井離鄉,逃亡到相對安定的深山老林重建家園。從東漢時期的史料中,我們經常能夠發現人口減少的跡象。實際上,這些突然“人間蒸發”的人口,並不完全是死於戰亂或災荒,而是並未入籍。
那麼,這些未入籍的百姓去了哪裡呢?
大多去了當時尚未得到大規模開發的武夷、荊州、巴蜀一帶。這些流亡的百姓,來到深山老林中尋找平緩的地勢,建立聚落。聚落居民推舉出首領(塢主),並挑選出精壯的男丁組建私人武裝,修建堡壘。在被朝廷發現後,這些塢堡的結局大抵是被朝廷招安,亦或是被官兵消滅。那些未被發現的塢堡,則繼續保持著隱世和獨立,不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