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什葉派和遜尼派總是鬥來鬥去的?他們這麼爭到底圖個什麼?
更新于:2025-03-26 13:32:01

遜尼派和什葉派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只是阿裡和伍麥葉兩個人的權力之爭,但到後來那就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系”了。因此這兩派可能會有緩和的時候,但紛爭絕不會結束。

舉個例子,任何宗教的朝覲都不單純是朝覲。朝覲也是一個做貿易生意的機會。中世紀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經去阿拉伯半島的麥加朝覲過,據他所言每到麥加朝覲的時候就有阿拉伯半島上的商人來做生意,到朝覲的時候各種商品都會在麥加出現。有綿羊椰棗無花果石榴等等,麥加本地物產不豐,就靠這些商人帶來的商品過活。

除了大朝覲之外,麥加還有七月的小朝覲。小朝覲完全就是一個商品充斥的廟會。到那個時候不但能吃到麥加沙漠地區不太常見的的奶油蜂蜜葡萄乾和巴旦木。而且還是當地物價下降百貨充斥的愉快的購物時刻。

當然白圖泰記載的大多是遜尼派的習俗,但是什葉派的具體情況其實也差不多。據《克拉維約東使記》記載,什葉派也有自己的宗教聖地。那就是伊朗東北部的馬什哈德。那裡是什葉派伊瑪目李查的墳墓,每到伊斯蘭節日就有大量什葉派信徒朝覲。就連曾經去過馬什哈德的異教徒西班牙人都會被什葉派信徒尊敬,認為是參拜過聖地的哈只,信徒們紛紛爭著吻他們的衣角。因此完全可以合理推斷,什葉派聖地也有大量的做朝覲生意以此為生的人。

話題回到之前的問題上,為什麼遜尼派和什葉派不可能談和,因為這兩個教派分裂的太久,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靠這個做生意了。試想一下假如什葉派放棄教義改信遜尼派,那麼馬什哈德的伊瑪目陵墓還算是聖地嗎?還會有人朝覲嗎?那些做朝覲人員食物或者其他生意的商人,從哪裡再找一個這麼穩定的客流來源?這等於斷了他們的生存的財源。

更重要的是两派都有大量的教士和信徒,研究什葉派和遜尼派教義已經成了很多人的事業。假如什葉派沒了都改信遜尼派,那麼那些研究了什葉派教義一輩子剛當上高級教士的什葉派大小教士頭目怎麼辦?說他們一輩子的研究都是錯的?那些什葉派學校是不是都要關門,不再培訓新的學生?

那些什葉派的伊斯蘭法官,他們判案子的依據就是什葉派的教法,什葉派教法不作數了怎麼辦?以前根據教法判的案子怎麼算?這會出現嚴重的社會問題,也會讓什葉派的法官學了一輩子的教法都成了沒用的知識,這些什葉派法官會答應嗎?

因此兩個教派分裂幾十年,可能還是因為觀點不同和權力鬥爭。但是兩個教派分裂了幾百年甚至一千多年誰也無法消滅誰,那恐怕就摻雜了太多利益的問題了。對於兩派而言無論如何都得證明對方是錯的,無論如何都得鬥兩下。如果不鬥的話就無法證明自己教派理論的正確性,很多人的切身利益也無法維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