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在臨床上的類型是非常多的,常見的有慢性腎衰,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障礙,慢性腎病的典型特點是治療效果、見效慢,治療週期長,需要患者有足夠的耐心接受醫生的診療方案,保證治療的效果。針對慢性腎病患者是否可以吃深海魚,以及病情穩定的慢性腎炎患者可以吃的早餐類型等相關問題,我們特邀請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吳一帆為我們做專項解讀。
慢性腎病患者可以吃深海魚嗎?
腎病患者可以吃魚,魚類屬於優質蛋白,但最好吃淡水魚,因為淡水魚中的尿酸較少,但深海魚及其他各種海魚主要的缺點就是尿酸含量較高,所以如果患者尿酸偏高建議盡量吃淡水魚,不要吃深海魚,而尿酸正常的患者可適量食用海鮮和深海魚。
病情穩定的慢性腎病患者早餐可以怎麼吃?
病情穩定的慢性腎病患者可先計算出一天應攝入的總熱量,明確每天的能攝入的飯、肉、青菜和水果的總量,然後分配到三餐,有兩種分法:1、三餐各吃總量的三分之一;2、早餐吃五分之一、午餐吃五分之二、晚餐吃五分之二:適用於上班族等早上食量較少的人群。
三餐不定時對慢性腎病患者有什麼危害?
三餐不定時吃可能對慢性腎病患者有危害。三餐準時服用有益於營養的吸收和腸胃的調節,最近較流行的輕斷食概念有兩種:1、減少食物攝入量:與保證足夠熱量攝入的原則相悖;2、攝入食物總量不變,僅將進食時間集中在六到八小時內,雖不違背腎病的飲食原則,但無研究明確是否對腎病患者有影響,因此仍建議患者定時吃三餐。
慢性腎病患者在臨床上是可以吃深海魚的。深海魚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不僅能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供應,還可以保證營養的均衡,但是如果患者腎功能已經出現損傷,大量的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可能會加重尿蛋白的癥狀表現,因此對於深海魚需要控制量,不可過多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