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皖西日報
一提起血壓高,人們馬上想到的內容就是高血壓疾病,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存在一定的誤區,血壓高不一定就是高血壓,而高血壓則會表現為血壓水準高。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高血壓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其主要原因為人們日常飲食結構失衡。食物的多樣化,吸引著人們的味蕾,同時也影響著機體生化指標的變化,尤其是血壓指標。為了更好地預防高血壓疾病,應明確高血壓和血壓高兩者的區別,既可提升人們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也能指導人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高血壓和血壓高有什麼區別?
隨著高血壓疾病的年輕化,越來越多的中老年群體也開始重視自身血壓水平的變化情況;血壓便攜式檢測儀器的普及,促使人們能夠實現自主監測血壓,以此檢查結果規範自身的行為。但人們常常把一次測量結果作為病情判斷的標準,出現誤判,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其實只要明確血壓高和高血壓之間的本質區別,人們就可以自行分辨自身是否患有高血壓疾病,隨後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疾病。
高血壓為一種血壓升高的疾病類型,在臨床表現上與血壓高有著較高的相似性,將血壓升高作為判斷高血壓疾病的唯一標準,從而使得大多數人錯誤認知高血壓疾病,貽誤患者接受治療的時機。高血壓疾病除了表現為血壓升高外,還會引起機體各種臟器出現病變情況,形成併發症,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群體大多為老年人,一旦這些老年人出現血壓升高,血壓值≧140/90mmHg,且在三天內反覆測量,均表現為血壓高的情況,則應及時入院接受進一步診斷。
血壓高為一種生理現象,其主要因外界因素刺激所致,其與高血壓疾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是一種現象,屬於一過性的,且不會對機體內臟器產生影響。若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波動較大,機體則會出現血壓增高的情況,但人們情緒得以平復后,血壓則恢復為正常水準。
二、如何預防高血壓?
(一)重視自身飲食結構的調整
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攝入過多的鹽分,對誘發高血壓疾病有著直接影響。要想實現高血壓病情的有效控制,人們應在日常生活中控制每日鹽分的攝入量,遵循飲食清淡原則,調整自身的飲食結構。重視蔬菜水果的食用,尤其是具有降血壓效果的食物,會對人們血壓控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針對喜歡食用豬肉等脂肪含量較多、熱量較高食物的患者,應轉變自身的飲食結構,利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魚肉代替脂肪含量較高的豬肉,可有效預防患者出現血壓升高,甚至肥胖等癥狀,實現健康飲食。另外,人們也應該多食用含鉀、鈣豐富的食品,積極調整自身每天的膳食結構,科學制定飲食食譜,這對預防高血壓疾病有著積極作用。
(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當的生活習慣也是誘發高血壓疾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長期吸煙酗酒者。在長期飲酒過程中,發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性增加,此類群體的患病率明顯高於不飲酒群體,在日常生活中,適當控制自身的飲酒量以及飲酒的頻率,這對預防人們出現高血壓疾病有著積極作用。還要保證自身的作息時間良好,獲得充足的睡眠,還要保持自身良好的情緒狀態,避免情緒波動較大影響血壓值的變化。
(三)堅持運動鍛煉
運動鍛煉是改善自身身體素質的主要方法,大部分患有高血壓疾病的群體為肥胖人群。有相關研究表明,人的體重指數(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值)與自身血壓情況成正比。也就是說,人們的體重指數越高,自身血壓值越高,尤其是肥胖患者。因此高血壓患者需要堅持運動,如慢跑、太極拳等運動形式,實現自身身體素質的改善,且改善自身的各項機能,從而達到預防高血壓疾病的目的。
血壓高與高血壓並非同義詞,它們的區分在於它們的特徵:前者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而後者則屬於某種特定的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並採取各種措施來控制我們的血壓水準。此外,我們還應該堅持鍛煉,以緩解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癥狀。
(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 曹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