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是“喝”出來的?不想惡化成腎衰竭,這幾種食物最好是少吃點
更新于:2025-03-26 08:05:25

許多人或許都聽聞過此類說法:腎病乃“喝”出來的,腎臟是極為“挑剔”的器官,其健康受諸多因素直接影響。

而“喝”——不僅僅是指我們每天的水分攝入量,還包括我們喝的那些飲料,吃的那些食物,甚至是我們平時的一些生活習慣。

腎臟過濾血液中的廢物與多餘水分,借由尿液排出廢物,同時其能調節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穩定,甚至對紅血球生成有所助益。

腎臟需要足夠的水分來維持正常的工作,如果我們平時攝入的水分不夠,腎臟就會因為缺水而負擔加重。

眾所周知,水乃體內的“清道夫”,可稀釋尿液以助我們排出體內毒素,倘若水分匱乏,尿液便會趨於濃縮,腎臟過濾壓力增大,久而久之,便可能使腎臟遭受損害,尿液中或許還會出現更多蛋白質或血細胞,這些皆為非正常信號。

許多人一聽聞“水能助力腎臟健康”,便大肆補水,以為如此可維持身體健康,實則,過量的水分亦會給腎臟增添負擔。

腎臟每分鐘只能處理一定量的水,如果我們一口氣喝了大量的水,腎臟處理不過來,就可能出現水中毒,導致體內的電解質紊亂,甚至會引發一些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很多腎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就是因為腎臟已經無法承受過多的水分。

除了水分,腎臟還對我們喝的其他飲料非常敏感,比如,含有大量糖分的飲料,很多人喜歡喝碳酸飲料或者果汁,認為它們既解渴又美味。

但這些飲料中的糖分對腎臟的影響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糖分過多,腎臟就需要更多的能量來説明分解這些糖分,長此以往,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過量的糖分不僅會影響血糖水準,還會直接損害腎臟,增加發生腎病的風險。

在很多人眼中,吃蛋白質就是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可是,腎臟其實對蛋白質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尤其是腎臟有恙時,若進食過量,蛋白質代謝產物將在血液中堆積,腎臟就得加倍努力排泄,負擔甚為沉重。

如果腎臟已經開始受損,高蛋白飲食會加劇病情,甚至加速腎功能的衰退,所以不論你是腎臟健康,還是已經出現問題,適當減少蛋白質攝入量,尤其是動物蛋白,真的是保護腎臟的關鍵。

很多人都知道“腎病患者少吃肉”,但很少有人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過量的動物蛋白不僅僅是增加腎臟的負擔,還可能增加體內尿酸水準,誘發痛風等疾病,進一步影響腎臟的健康。

可能很多人都忽略的“過度加工食品”,這些食物大多數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和人工添加物,反式脂肪酸和腎臟的過濾功能有著直接的關係。

它會增加腎臟的脂肪積累,使腎臟的血流和過濾能力受到影響,而人工添加的色素、香精等成分,可能導致體內積累一些難以排出的有害物質,這些毒素堆積在腎臟內,也會損害腎臟細胞的正常功能。

簡而言之,腎臟的負擔並不是單單因為鹽或糖,而是這些食品中無處不在的人工合成成分,才是真正讓腎臟“中招”的幕後黑手。

還有一種食品,大家平時接觸得多,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它對腎臟的潛在傷害,那就是“含磷食品”。

我們知道,鈣和磷的比例要保持平衡,但現代飲食中,很多加工食品和飲料都含有大量磷酸鹽。比如,一些碳酸飲料、加工奶製品和肉類製品。

這些食品雖然味道鮮美,卻在體內積累了大量的磷,如果長期過量攝入,磷酸鹽在腎臟中沉積,最終可能引發腎臟病變和骨質疏鬆。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但磷的過多積累,對腎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對於已經有腎臟問題的人來說,磷的過多攝入會使腎臟的“清道夫”功能下降,影響體內代謝,進而加速腎衰竭的進程。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含糖量過高的食品”,糖分過多,尤其是精煉糖(如白糖、果糖等),會增加體內的糖化反應,這種反應會讓血管壁、腎臟的過濾小管發生變化。

長此以往,血糖水平的波動和糖化反應會讓腎臟的血流和過濾功能受損,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腎病的原因,如果你攝入過多的含糖食品,時間一長,血糖水平波動不穩定,也會給腎臟帶來隱形的傷害。

我們要提到的食品是“人工甜味劑”,現代人喜歡低糖飲食,很多人選擇使用人工甜味劑來代替糖分,以此減少熱量攝入,保持體型。

但其實,人工甜味劑對腎臟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雖然它們不提供熱量,但在代謝過程中,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對腎臟細胞產生負擔。

長期使用某些人工甜味劑,可能導致腎臟功能下降,甚至引發腎臟的某些疾病,如果你平時常喝低糖飲料或使用甜味劑,一定要留心,它們雖然不含糖,但長期依賴它們,腎臟可能會悄悄“吃不消”。

保護腎臟的飲食並不複雜,首先得避免攝入那些讓腎臟負擔過重的食物,尤其是高鹽、高蛋白、過度加工、含磷、含糖量高的食品。

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減少對腎臟的無形壓力,才能確保腎臟健康長久,不過最重要的是,飲食不僅僅是“少吃”問題,更多的是要講究科學的搭配,合理安排每一餐,才能真正做到“養腎”而不是“傷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腎病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