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愛哭,常常被爸爸媽媽貼上脾氣差、脆弱、膽小、敏感等標籤。
其實,你可能有些武斷了。你還記得嗎?你的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就用他洪亮哭聲宣告自己的到來。
在孩子的童年裡,“哭”,是他們經常使用的“語言”。
不準兒子哭,不準兒子說害怕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有個8歲的兒子皮皮,在她的觀念里,男孩有淚不輕彈。所以,她從來不準兒子哭,不準兒子說害怕。
可朋友慢慢發現,皮皮脾氣倔強,遇事愛悶在心裡。不像別的小孩子,性格開朗,喜歡表達自己。
有一次,皮皮不小心把腿摔受傷了,傷口看起有些嚴重,朋友趕緊帶著皮皮去醫院處理傷口。
在為皮皮清理傷口裡的異物裡,醫生提醒道:“會有點兒痛。”
沒想到,皮皮緊咬牙關,吭都沒吭一聲。
醫生見狀,“小夥子,沒想到還挺硬氣的。”
朋友接話,“我從小就教育他,不管打針還是受傷了,都不允許他哭。”
醫生看了看朋友,“為什麼不允許孩子哭?”朋友當即表達了她一直堅持的理念。
醫生又問朋友:“不哭的孩子,就能扛事兒?誰說的?”
“每個人生來就有情緒,如果你從來不允許孩子哭,那這些情緒就會被孩子壓到內心深處。等孩子到了叛逆期,積壓已久的情緒,不是會傷害自己,就是會傷害別人,會導致孩子的心理不健康。”
醫生再三提醒朋友,別再讓孩子憋眼淚了。哭,是孩子很正常的一種情緒表達。
醫生一番話猶如當頭棒喝,讓朋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孩子愛哭,是一種保護
科學表明:如果硬逼著孩子,把眼淚憋回去,對孩子身體有害!
哭,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保護。
孩子考試考砸了,忍不住嚎啕大哭;孩子在醫院,看看粗粗的針頭,眼淚一下湧了出來……
不要總是怪孩子太膽小,這是孩子身體在排出有害的物質。因為孩子在生氣、害怕、緊張的時候,身體會產生過多的激素,它們會讓孩子心跳加快、情緒激動……
而眼淚,正好可以幫孩子把這些多餘的激素排到體外。所以孩子哭完以後,身體會更加放鬆,心情會變好!
會哭的孩子,往往負面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哭完後,很快就開心起來,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對孩子健康有利!
而不會哭的孩子,因為在壓抑著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要過老半天才能緩過來,對孩子身體健康不利。
從生理角度來說,哭,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肺部,增加孩子的肺活量。
因為,孩子在哭的時候,會不斷吸一口口的長氣和短氣,這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孩子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工作。
這種運動也使孩子的情緒和肌肉放鬆,從而使孩子整個人變得輕鬆起來!
孩子因為年齡小,表達能力弱,遇到困難,一著急,大多數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孩子摔倒了,撕心裂肺地哭,並告訴媽媽自己很害怕。
你一開始還哄2句,孩子要是一直哭,就不耐煩了,“有什麼好哭了!能有多疼?別哭了!”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在你眼中可能無關緊要的小事,可帶給孩子的恐懼和傷心卻是真實的。
你或許擁抱一下孩子,用你大大的身體來抱住孩子。孩子雖然情緒還沒緩過來,但是,孩子能讓孩子體會到一種安心感。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安慰就足夠了。
對於孩子的哭,咱們對孩子要有同理心。哭和笑是孩子與外界最為直接的溝通方式,也是最能表達孩子內心的感受。
因而當孩子哭的時候,咱們首先是要理解和傾聽,而不是粗暴制止。甚至用諷刺、威脅的方式阻止孩子哭。
哭,並不是孩子軟弱的標誌。不讓孩子哭,也並不能養出一個堅強的孩子。
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抱抱孩子,這是很重要的。如此,孩子才敢於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才可以成為一個陽光少年!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