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的腹腔深處,有一個默默無聞卻又至關重要的器官——胰腺。它不僅是消化系統的關鍵器官,更是調節血糖平衡的重要樞紐。然而,這個重要的器官卻隱藏著一種名為“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潛在威脅。它雖不如胰腺癌那般為人熟知,但其複雜的性質和多變的臨床表現卻不容小覷。
一、胰腺:消化與代謝的雙重角色
胰腺,這一位於腹腔深處的器官,因其前面被胃、腸等臟器遮擋,左右兩側也有眾多器官包圍,因此顯得格外隱蔽。在腹部外科手術中,胰腺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而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
胰腺主要有兩大功能,即外分泌功能和內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主要體現在其分泌的胰液中,這些胰液富含多種消化酶,如澱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它們通過胰腺導管進入十二指腸,參與食物的消化過程。胰液的分泌量每天可達1000多毫升,對於維持人體正常的消化功能至關重要。一旦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損,如因疾病導致胰管堵塞、胰腺切除手術,全部或部分外分泌功能喪失,患者的消化功能將受到嚴重影響。
內分泌功能:與外分泌功能不同,胰腺的內分泌功能主要通過其內部的胰島細胞實現。胰島細胞能夠分泌多種激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它們共同參與調節人體的血糖水準。當胰腺的內分泌功能出現問題時,如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過多,就可能引發糖尿病、低血糖綜合征等嚴重代謝性疾病。
二、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腺的暗影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起源於胰腺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與常見的惡性胰腺癌(起源於胰腺腺泡細胞)在起源和性質上有所不同。儘管大多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被歸類為低度惡性腫瘤,但仍有部分腫瘤可能表現出良性特徵,如長期不轉移、不侵犯其他器官,僅在局部緩慢生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神經內分泌腫瘤都具備惡變的潛能,尤其是當腫瘤體積增大至一定程度時,其惡性程度可能會顯著增加。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根據是否具有內分泌功能可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兩類。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如胰島素瘤、胰高血糖素瘤和胃泌素瘤等,能夠分泌特定的激素並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如低血糖綜合征、高血糖症和腹瀉等。而無功能性腫瘤則通常無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時影像學檢查中偶然發現。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檢出率也在逐年上升。
三、早期診斷與治療
面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發現至關重要。儘管這類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瞭,且目前未發現明顯的遺傳傾向,但定期體檢與影像學檢查,如最常用的B超檢查,可以發現1-2釐米以上的腫瘤,如果想進一步確認,還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或增強CT掃描檢查等,可以提高早期診斷率。
一旦發現,即使是小於1釐米的小腫瘤也不容忽視。及時進行醫療干預能避免潛在的惡性轉化,減少肝臟等部位轉移的風險。此外,對於有功能性的腫瘤,監測內分泌指標變化,如胰島素水準,是評估病情進展的關鍵。
在治療方面,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手術切除、化療、放療以及靶向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腫瘤的性質、分期等因素綜合考慮。對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仍是首選的治療方法。而對於晚期或轉移性腫瘤,則可能需要採用多種治療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