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困擾人體的疾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 炎症。
炎症真的與飲食習慣有關?如何科學抗炎?這些知識你需要知道↓
這五類典型的促炎食物,你可能天天都在吃!
有研究證明,慢性炎症與很多慢性病相關,如肥胖、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按照膳食炎症指數評分方法來看,以下五類食物都屬於促炎食物↓↓
01、 過量紅肉
紅肉包括常吃的豬、牛、羊肉。攝入過多紅肉,會促進身體炎症反應的發生,還會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結直腸癌以及肥胖的風險。
02、 加工肉類
加工肉類,比如煙熏肉、臘腸、火腿、培根等。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包括 N - 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類、雜環胺類在內的大量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會提高人體的氧化應激水準,產生炎症反應。
03 、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可通過擾亂腸道菌群環境,誘發慢性炎症。比如精細的主食,以及含糖量較高的飲料、麵包、蛋糕等。
04、 高反式脂肪酸食物
經常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會促進炎症的發生。比如含起酥油的麵包、含植脂末的奶茶、含代可哥脂的巧克力、含人造奶油的蛋糕等。
05、 油炸食物
研究發現,油炸食物攝入減少,體內炎症標誌物也會減少。很多油炸食物需要反覆煎炸過油,含大量飽和脂肪酸。此外,高溫油炸過程還會生成反式脂肪酸。
哪些食物能抗炎?這份 “功能表” 建議收藏
魚類:三文魚等魚類含有抗炎成分 ω - 3 脂肪酸,對預防多種疾病都有説明。可以每周吃兩次魚類。
藻類:海帶、裙帶菜等含高纖維的褐色藻類,具有潛在抗腫瘤和抗氧化的特性,可以幫助對抗炎症。
十字花科蔬菜:羽衣甘藍、捲心菜、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都含抗氧化劑,可以使機體免受有害化合物的損傷。
漿果:部分品種的藍莓富含花青素,而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很強,具有潛在抗炎特性。此外,漿果類中的蔓越莓、草莓也具有抗炎功能。
綠茶:綠茶含有抗炎的類黃酮成分,甚至還可以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風險。
紅薯:紅薯含有豐富的複合碳水化合物、纖維、β - 胡蘿蔔素、錳和維生素 B6 和維生素 C 等營養素,對體內的炎症康復有積極作用。
全穀物:全穀物能增強免疫力,降低身體的炎症水準。建議全穀物的攝入量達到平時主食的 1/3 - 1/2。比如小米、玉米、燕麥、蕎麥、糙米、黑米、藜麥等。
香料:姜黃含天然的抗炎化合物薑黃素,具有潛在抗炎特性,咖喱等食品中有這種成分。姜對健康有很多益處,具有潛在抗炎症和控制血糖的特性。此外,肉桂、八角、桂皮、大蒜、蔥等都可以降低身體的炎症水準。
如何科學抗炎? 這些知識點你需要知道
01、 烹飪方式不對,抗炎可能變促炎
醫生介紹,促炎和抗炎食物不是絕對的,因為除了食物本身特性以外,還和烹飪方式有關。素菜湯也能從抗炎變促炎?
02、 彩虹飲食法,助你提升免疫力
進食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能讓營養更均衡,提高機體免疫力。推薦每天吃 5 - 7 種不同顏色的蔬果,蔬菜應該達到 500 克以上。紅色和黃色蔬果,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調節的作用,例如西紅柿、胡蘿蔔、玉米,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等。不同顏色的食物有哪些營養?
03、 科學抗炎,這五件事也要注意
人體非常複雜,要提升免疫力、減少慢性炎症發生,不能只靠飲食,還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運動:每天進行 30 分鐘的適度運動,有氧運動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效果十分驚人。
減壓:長期的壓力和緊張會增加人體的炎症水準,保持樂觀心態和良好習慣有利於控制體內炎症因數的水準,規律的睡眠也有助於減緩炎症因數的積累。
控制體重:肥胖可導致荷爾蒙和免疫系統紊亂,加劇慢性炎症的發生,應平衡飲食與運動,保持適宜的體重和體重指數 BMI。
戒除不良習慣:抽煙酗酒均會造成血液中炎性細胞因數水準的提升,應戒煙限酒。此外,建議定期開展體檢,及時發現機體潛在的風險。
剔除過敏原:過敏也是引發慢性炎症的重要原因,對於過敏人群,剔除過敏原是抵禦慢性炎症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