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0添加”“0蔗糖”,零食中的健康陷阱你中了幾個?
更新于:2025-03-26 08:07:53

01“非油炸”真的更健康?

健康的生活標準中,有一條是減少不必要的脂肪攝入,也就是常說的少吃點油。而油炸食品,往往會在烹飪過程中讓食物帶入大量的脂肪,並且可能會產生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因此在營養師的眼中,油炸食品一向是不鼓勵多吃的非健康食品。

既然油炸是不健康的,那麼“非油炸”豈不是很好地迎合了健康訴求嗎?Hold on bro,有句話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讓我們來踐行一下。

首先,市面上常見的油炸零食有哪些呢?大部分人能想到的應該都是薯片這樣的膨化食品,而本應是油炸食品卻打著“非油炸”標籤的薯片也最為常見。

常規的薯片生產工藝,大致包含清洗切片、油炸、調味這三個環節,非切片薯片則將切片環節替換為定型。“非油炸”這三個字,會容易讓人理解為“不使用油”,但真實含義是“我只是不放進油鍋油炸處理,但是我依然沒少使用油”,其具體工藝是在高溫烘烤的環境下,不斷給土豆片噴刷食用油,使其完成膨化。

油炸工藝下健康的隱患點是“高油”“高溫”,而非油炸工藝一樣存在“高油”“高溫”,雖然總體油耗量確實可能會少一點,但結合後續的調味環節,依然改變不了薯片本身“高脂肪”“高鈉”的特點。如果以為“非油炸”更健康而抱著薯片狂吃,那你就徹底中計了。

02 0蔗糖 ≠ 無糖!

雖然老婆餅裡沒老婆,夫妻肺片里沒夫妻,但打著“0蔗糖”標籤的零食,卻往往是真含糖。因為“0蔗糖”和“0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按國家標準GB28050規定,如果某食品每100g(100mL)中含糖量低於0.5g,就可以宣稱“無糖”。一般能標示“無糖”的零食,從控制遊離糖的角度,還是很健康的。

但很多商家的產品其實做不到無糖,因為如果真無糖了的話,將會直接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難吃,難吃=難賣,難賣=賺不到錢。所以商家就琢磨出了一個李鬼式標籤:“0蔗糖”。

0蔗糖,顧名思義,配料表裡只要不含蔗糖就可以了。但不放蔗糖可以放葡萄糖、果糖啊,這些與蔗糖一樣都屬於遊離糖,在控糖的角度屬於“控了,又好像沒控”,實際攝入的熱量一點沒少,該升的血糖也沒少升。

那麼是不是選“0糖”就萬無一失了呢?也不一定。

當前市面主流標示“0糖”而實際又有甜味的產品,都會使用代糖,如三氯蔗糖、木糖醇、甜菊糖等等,甚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糖精”其實也是一種代糖。代糖的特點主要就是甜,可以替代蔗糖、葡萄糖等遊離糖,甜度一般是蔗糖的好几倍甚至上千倍,因此可以用很少的量就帶來不錯的甜味體驗。

但是即便是使用0熱量代糖的“0糖”食品,也不建議吃太多。按當前研究而言,代糖雖然沒有能量負擔,但如果飲食上有太多“甜食”攝入的話,依然會容易導致出現糖尿病或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所以在對待“糖”這件事上,無論任何糖類都別過量。讓自己的舌頭少一些甜蜜,才能讓自己生活更甜蜜。

03 “0添加”其實是行銷手段

為了購買到更健康的食品,越來越多消費者會優先傾向於購買宣稱“0添加”的食品,但“0添加”這個說法,真要較真的話,其實屬於違法的宣傳用語。

當前所有預包裝食品,主要受到幾個法規的約束,分別是GB7718、GB28050、GB2760。而這些國家標準中,都不鼓勵“0添加”這樣的表述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商家可以在宣傳賣點時宣稱沒使用/沒添加某種物質,如無糖、無香精、無防腐劑等等,但“0添加”屬於寬泛無實際意義的宣稱,在法律法規上並沒有明文規定怎樣做才屬於“0添加”的標準。

所以要是真在意的話,不妨在購買食品時多看兩眼配料表,比只看一句空話“0添加”來得更為實在。畢竟與其相信“下次請你吃飯”,明顯是“下週三晚上請你吃飯”更讓人可信。

而且在看配料表時,也不需要過分抗拒所謂的“食品添加劑”等成分,添加劑的正常使用只會提升食品的品質,給食用者帶來更愉悅的體驗。就像被可食用色素加成后的五彩餅乾,會讓人更有食慾;添加了食用香精的橘子汽水,可以讓我們喝起來更暢快。

想要讓添加劑更好地服務我們,可以在挑選食品時,多注意配料表的排序問題。因為配料表的排位原則是用量越大越靠前,因此不妨多留意下自己所購買的產品有沒有不屬於主料的成分排名靠前。比如買優酪乳時,主料應該是牛乳或乳粉、水等等,但一款款優酪乳在第三位第四位分別出現了加糖煉乳和稀奶油,這明顯不屬於酸奶必須添加的成分,因此遇到這樣的優酪乳就果斷換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