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財報突然引發大跌。
3月19日午後,安踏體育(02020.HK)上演“驚魂一跳”,其股價突然閃崩,盤中一度大跌超7%,最終收跌3.93%。20日、21日,其股價再度重挫,近3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12.5%,總市值蒸發超350億港元。
消息面上,安踏於19日午間披露了2024年全年業績報告。由於安踏在今年1月和去年10月已經公佈了2024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運營表現,市場對安踏收入已有所預期。因此,引發市場擔憂的核心點是,安踏盈利能力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顯示,安踏掌門人丁世忠以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7億元)位居廈門第一、全球第453位。
盈利能力面臨考驗
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收708.26億元,同比增長13.6%,股東應占溢利(不包括由Amer Sports上市事項及Amer Sports配售事項權益攤薄所致的非現金會計利得)增長16.5%,至119.27億元。
2024年,安踏體育的經營利潤約為165.95億元,同比增長8.0%;淨利潤為169.89億元,同比增長50.7%。其中,股東應占凈利潤約為117.29億元,2023年為109.54億元,同比增長7.1%。
其中,2024年下半年,安踏實現營收370.9億元,同比增長13.4%,與前期公佈的零售流水相比,營收略高於市場預期(356.5億元)。
毛利率方面,安踏的整體毛利率較2023年下降0.4個百分點至 62.2%,主要源於安踏分部和FILA分部毛利率的下降。安踏分部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較低的鞋類產品和電商業務佔比增加;FILA則是由於提升產品功能和質量導致成本上升,以及主動提高鞋類產品佔比。
2024年下半年,FILA和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 3.3pct、1.5pct,迪桑特和Kolon Sport等高端品牌下滑幅度相對較低。
2024全年,安踏整體經營獲利率下降1.2個百分點至23.4%。其中,安踏主品牌的經營獲利率下滑了1.2%。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由於公司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疊加對現有店鋪的升級調改,費用支出高增使得核心經營利潤小幅不及預期。
與此同時,安踏體育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廣告投放增加,疊加對現有店鋪的升級調改,營銷費用率提升2pct,毛利率下滑疊加營銷費用率走高使得毛銷差明顯縮窄,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開店速度放緩
安踏董事長丁世忠發表主席報告表示,“2024年度安踏在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份額提升至23%,位居行業首位。”
據瞭解,安踏體育擁有的品牌包括,主品牌安踏(ANTA)、FILA(中文名“斐樂”)、DESCENTE(中文名“迪桑特”)、KOLON SPORT(中文名“可隆”)及Amer Sports(中文名“亞瑪芬體育”,未完全並表)。
從門店數量上看,截至2024年年末,安踏多品牌線下門店共超過12000家,其中安踏及安踏兒童門店分別為7135家、2784家,分別比上年增長82家、6家;FILA門店共2060家,較上年增長88家。
其他品牌中,DESCENTE和KOLON SPORT分別為226家和191家,都實現約20%的大幅擴店增速。
但在2024年下半年,安踏主品牌新增15家,相較於前兩年的擴張勢頭有所放緩。
有分析稱,考慮到安踏在全國範圍內仍存在著大量年店效小於200萬元的老店,且從店鋪的絕對數量上,安踏已經是斷崖式的領先(李寧目前只有6000家)。因此,現階段,對安踏而言,控制新開店速度、優化老店店效或許是更理性的策略。
另外,從安踏旗下的其他品牌來看,FILA於2024年下半年新增79家門店達到2060家,恢復到疫情前的門店數量,但和安踏主品牌類似,FILA 的重心也正在轉為提升店效、控制擴張速度。
迪桑特和 Kolon Sport 分別增加29、31家門店,分別達到226家、191家,在低基數下保持高速擴店階段,通過線下門店提升品牌勢能。
市場更為關注的是2025年的開店指引,對於安踏主品牌,公司打算將門店數量減少至9500-9700家,淨閉店量在200-400家,而FILA門店數量將會增加100家左右。
最大的隱憂:FILA失速
安踏的財報引發股價大跌的主要原因或許是FILA品牌的增速放緩。
作為安踏的“盈利奶牛+業績發動機”,FILA一度拉動了安踏體育的持續增長與盈利表現。
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FILA貢獻收入約為266.26億元,同比增長6.1%,而2023年的增長率則為16.6%,相較於其他品牌50%以上的高增長,明顯失速。
與此同時,FILA貢獻的收入佔比也有所下降,由2023年的40.26%降至2024年的37.59%。
回顧此之前,2019年,FILA貢獻營收達147.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3.9%,貢獻利潤達40.23億元,同比增速高達87.1%。
2020年,儘管安踏主品牌表現承壓,但FILA仍保持雙位數增長,貢獻營收同比增長18.1%,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1.7%。2021年,FILA貢獻營收首次破200億大關,助力安踏總市值一舉突破5000億港元,堪稱顛覆時刻。
近年來,隨著FILA的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發生變化,消費降級成為大趨勢,一步步導致FILA的高端品牌吸引力下降。
此外,FILA聚焦的運動時尚賽道競爭愈發激烈,包括耐克、阿迪達斯等對手紛紛推出高性能且時尚的運動裝備,New Balance、亞瑟士等品牌也虎視眈眈。
“百億規模的品牌,高速增長很難。”丁世忠表示,對於流水超過300億元的FILA,要保持合理增長。
“我們不會要求每個品牌都必須利潤增長,會階段性接受品牌降低獲利率,去做投入。”
儘管FILA營收增速承壓,但2024年的FILA毛利率仍高達67.8%,相比之下,安踏品牌的毛利率為54.5%,而阿迪達斯、李寧、耐克的毛利率則在50%左右。
由此可見,FILA仍是安踏旗下最重要的“盈利牛”。
從券商評級來看,不同券商對安踏體育的目標價有所調整,有上調也有微幅下調,但大多維持“買入”或“增持”評級。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公佈了集團年度營收首度超過 700 億元等良好業績情況,顯示出集團的發展態勢。綜合來看,市場對安踏體育仍有一定信心,但也存在對其未來發展的一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