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的近10年職業生涯,核心競爭力已經遠遠超出了"會寫代碼"這個基本技能。
在騰訊的前五年,我幾乎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技術苦行僧"。從QQ釐米秀到騰訊課堂,從jQuery到現代前端框架,我經歷了前端技術的幾次重大變革。那時的我,把每一個技術細節都當作必解的謎題。
但隨著年齡增長和經驗積累,我發現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技術精進,而是在技術深度與廣度之間找到平衡。
在騰訊IMWeb團隊期間,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原則:不設邊界。整個開發鏈路上,但凡覺得哪個環節"不夠優雅",我就一定要想辦法優化它。從前端基建到監控平臺,再到低代碼轉型,每一步都讓我對技術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今在位元組跳動負責AI前端團隊,我更加理解了全棧思維的重要性。前端工程師不再是簡單的"頁面仔",而是需要具備設計、後臺、用戶端等全棧研發經驗的綜合型人才。特別是在AI時代,如果只會寫Vue或React元件,很快就會被淘汰。
記得2021年互聯網教育行業突然崩塌的時候,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商業世界的無常。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純粹的技術追求是不夠的,必須與業務深度結合。
在騰訊QQ桌面端專案中,我們面臨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如何在保持相容性的同時實現現代化重構。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需要深入理解業務需求和使用者痛點。
如今在AI時代,我深耕AI領域、AI程式設計等技術研究,更加確信:技術的價值最終是通過解決業務問題來體現的。前端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能夠高效地將複雜的業務需求轉化為優雅的技術方案。
在職業發展的第七年,我曾經歷過嚴重的職業倦怠。每天的時間表被無休止的會議填滿:四個產運團隊的例會、層層疊疊的排期評審、永遠寫不完的彙報PPT...時間碎片化得讓人窒息。
正是在那段時間,我意識到僅靠技術已經無法突破職業天花板。於是我開始系統學習產品思維,閱讀產品商業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
2023年,ChatGPT的橫空出世讓整個科技圈地震。我立即投身這股AI浪潮,寫下《花了大半個月,我終於逆向分析了Github Copilot》引發技術圈熱議。這種對新技術的敏感度和跨界學習能力,成為我在AI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作為豆包Marscode官方講師,我更加確信:終身學習是前端工程師在這個快速反覆運算的行業中生存的關鍵。特別是在AI與前端技術融合的浪潮中,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從一線工程師到團隊負責人,這個角色轉變讓我明白:技術領導力是高級前端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
記得在騰訊經歷大裁員時,我曾坐在顯示器前,盯著那份需要填寫的Excel表格。游標在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上跳動,每一次點擊都像是一記重錘。那次經歷讓我深刻理解了團隊的重要性。
如今在位元組跳動,我負責的不僅是代碼品質,更是團隊文化和成長氛圍。能夠帶領團隊共同成長,解決複雜問題,這種能力可能比精通某個框架更為寶貴。
職場生涯中,我曾因為過於追求"技術正確"而犯下錯誤。在一次跨部門季度彙報會上,我仗著自己過硬的技術實力,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其他部門方案中的技術漏洞。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提案被一再打回,跨部門協作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那次經歷教會了我:職場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說。技術追求極致,但人心需要溫度。所謂職場情商,不是要你放棄原則,而是學會用更柔和的方式堅持原則。
如今,我依然對技術保持著極致的追求,但學會了在表達時多一分善意,少一分鋒芒。這種平衡技術與人際關係的能力,是我認為高級前端工程師必備的核心競爭力。
回顧這十年的前端生涯,我認為5年以上前端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從單純的"編碼能力"進化為以下幾點:
最後,我想說的是,前端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AI的發展,大量基礎編碼工作將被自動化,但這不意味著"前端已死",而是我們需要向著更高層次進化。
我們已經看到AI如何改變前端開發流程。未來的前端工程師,將AI落地在實處,學會領導AI,而不是簡單的"代碼搬運工"。
如果你已經做了5年以上的前端開發,請記住:你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你掌握了多少框架和庫,而在於你如何利用技術和經驗解決真正的業務問題,以及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持續進化自己。
正如的我的公眾號立意:"認知"在人生中極為關鍵。站在AI與前端融合的時代浪潮中,唯有不斷提升認知邊界,才能在這場技術革命中立於不敗之地。
綜上分享,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