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的吐谷渾:隱沒於歷史之中
更新于:2025-04-16 12:10:19

不少人聽說過歷史上的千里馬“青海驄”,但未必瞭解吐谷渾國,這是建立在草原上的王國,長達350年。唐龍朔三年(西元663年),吐谷渾被吐蕃所滅。當年,吐谷渾率部一路西行,來到枹罕(甘肅臨夏)建國,他的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族名和國名。

《隋書》和《北史·吐谷渾傳》都提到青海湖中有山,將馬放於此處餵養就成了日行千里良駒——青海驄。吐谷渾原本就是從遼東鮮卑慕容部落遷移而來,所以,養馬業很是發達。除了大家熟知的青海驄,還有“龍種”馬和“蜀馬”這些良馬。吐谷渾和北魏之間就經常進行犛牛和蜀馬的交易。唐朝在赤嶺(日月山)開闢茶馬互市,赤嶺就是青海湖的門戶,包括青海驄在內的交易應是少不的。

就當時的高原而言,吐谷渾的文明程度較高,已進入封建化時代。他們通用鮮卑語和漢語,沒有自己的文字,其貴族階層多使用漢文。婚俗與突厥大體相同,以妻後母、納寡嫂、妻弟婦的“收繼婚”為婚俗的主要特點。並且,吐谷渾的自身文化也影響著中原國家,隋唐的“北狄樂”包括了吐谷渾的“馬上樂”,而唐玄宗時期開啟的舞馬靈感就是來源於吐谷渾的舞馬。由於與漢族、契丹、沙陀等族人民雜居生活,吐谷渾移民逐漸與各族人民相融合,因而十一世紀以後的文獻中已不再有吐谷渾部落活動的記載了。

只是,這個王國最終還是隱沒於歷史之中,只剩下了古城遺址,它修建於吐谷渾最鼎盛時期,也看到了結尾。現在,甘肅青海一帶的“土族”就是吐谷渾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