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間管理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很多本專業著作。
有人專門研究時間管理,當成一門學問進行研究。咱們今天就講一下這個四象限法則,大家當成一個工具會用來管理自己的行為就好。
首先明確一點,時間管理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管理,時間管理是管不了時間的。因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過一天都是24小時。不會因為有人錢多,就給他25個小時一天。
既然是工具,應用了才是真的有用。否則就是沒用。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重點關注和精力要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不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否緊急,都可以延遲或不做。
A:重要+緊急,有比較急迫的時間限制,如果沒有按期完成會有嚴重影響的任務。如事故危機,緊急救火的任務,或者一些重要的前置任務。只能優先馬上去做,這類任務要越少越好,如果較多說明風險控制不足、規劃不夠。B:重要+不緊急,收益很大、或長期收益,非常重要,對時間要求不是非常急迫,可以自行安排的任務。如團隊規劃、工作計劃,學習培訓、健康鍛煉,團隊建設、流程規範,工作總結復盤、風險管理等都是重要的事情,不需要立刻就要完成,但如果做得不好或缺失就很容易導致緊急的事情發生。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這裡,作好規劃和風險管理。這樣才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做的越好,緊急的事情就會越少。C:緊急+不重要,臨時性、突發性的人或事,需要馬上處理,但做了其實收益不大。如某些會議,應付的報告,突發的溝通或支援等。調低優先順序,延後或者授權給他人去做。D:不緊急+不重要,沒什麼時間要求,也沒有什麼收益的事情,或者實際上都和你沒什麼關係。如無聊、沒有意義的談話、會議、酒局,一些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或者一些推銷、刷手機等無聊瑣事。這類事情盡量不做!對內自控,對外要學會說NO!這個四象限法則原理很簡單,就是把事情分成重要和緊急兩個方向。兩條線把事情分成了四類。有時間限制的重要的事情先做。然後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有計劃性的做。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授權讓別人做。那些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用碎片時間去做。
這個方法最困難的點在於:很多不分不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那怎麼區分事務的重要、緊急呢?這也是重點之一。這就對要求對業務、目標、客戶非常瞭解,並且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需要站在更高的視角去思考和判斷。兩個簡單的原則:
重要程度:看收益是否足夠大,收益越大就越重要,這裡收益要綜合短期、長期一起來看。越重要的任務也就越需要給予相匹配的優先順序、資源和關注度。緊急程度:看損失是否夠大,損失越大就越緊急,以止損為核心目的進行安排工作,如果損失可控或損失很小緊急程度就低。
人生不過三萬天,一天不過1440分鐘,無論是工作、生活都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時間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資源,對時間不同的態度,不同的使用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如何去分配,如何去使用我們的時間,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曾經少年,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世間繁華。 驀然回首,白駒過隙,時間磨去了年少輕狂,沉澱了冷亂自知。
時間就那麼多,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逐步積累,形成良性迴圈、正向反饋,收益越來越多,你的人生就不一樣。
如何定義重要的事情,每個內心都有自己的尺規,你的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工作規劃、身體健康就是首先重要的事情。審視自己的內心,去思考自己的目標,去規劃重要的事情。人生很長,是否重要要,要在更大的人生尺度上去看收益。人生很短,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