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創業至今,一直在創業的這條路上不停地試錯,不停的學習,今天我想跟大家來談一談個人品牌輕創業的底層邏輯,這個創業路徑來源於我這幾年的創業實踐和思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也希望能夠説明更多的人創業成功。
很多人想創業,但又不知道如何創業,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沒有創業經驗,害怕失敗;
第二,不具備創業能力,不知道如何開始創業;
第三,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創業。
其實這也是我自己開始創業時,遇到的3個核心問題,那,能不能找到一種解決方案呢?今年我提出了《個人品牌輕創業》的概念,個人品牌輕創業=創始人IP+小團隊+高利潤+快樂創業=這個時代最正確的創業方式。
初創業者一定要先選擇個人品牌輕創業的模式,簡單來理解就是低成本低風險創業,為什麼呢?
首先,通過打造創始人IP,快速地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產品相同,但是人不相同,通過挖掘創始人身上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點,吸引粉絲,獲取信任,為更好的成交做服務。創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客戶,有客戶我們才能活下去,但是我們又沒有太多的錢投入做推廣怎麼辦?答案是:打造個人品牌。你不是大公司,拿不出那麼多的錢去打廣告,但是可以通過新媒體來打造自己的IP,實現低成本獲客的目的。所以創始人打造=低成本獲客。
第二,小團隊。創業最大的兩個成本,人員和房租。剛開始創業沒必要把排場弄得那麼大,劉潤老師當時創業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每天都在社區圖書館辦公。在你還沒有驗證你的商業模式之前,千萬不要為了撐面子把錢都投在裝修和招人上面。剛開始創業的團隊人員不要太多,要選擇1能力互補的2綜合能力強的3學習能力強的人。能力互補能夠更快的推進專案往前走,綜合能力強的能夠一人獨擋多面,更快的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3學習能力強的,能夠根據變化不斷調整創業路徑,所以對人有一定的要求。
第三,高利潤。正因為節省了行銷推廣費用,辦公場地費,人員費用,這3個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開支項,公司的整體利潤可以非常高。有的公司雖然營業額很高,但實際上利潤很低,創業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凈資產,而是現金流。
第四,快樂創業。輕創業除了可以理解為低成本低風險創業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快樂的創業。因為做到了前面的3點,我們的創業沒有大公司那麼大的壓力,沒有犧牲個人的時間和健康,時間相對來說比較自由。從小我們就被種下了一個魔咒,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創業就是九死一生,但是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一句這樣的話: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他人的善意。如果創業者在潛意識當中帶有大量的鬥爭色彩,艱苦意識以及人性本惡的假設,那麼他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會不自覺地引發他人的惡意,讓企業和社會時刻面臨巨大的風險。
所以創業,應該盡可能地減輕壓力,讓心中充滿足夠的陽光和力量,把創業視為人生最寶貴的修鍊,而不是金錢的遊戲,比拼的戰場。
為了説明大家更好的創業,針對《個人品牌輕創業》我設計了兩個產品:
第一,通過《創業輕諮詢》更好的指導創業者做好創業前的準備。
第二,通過《打造個人品牌》幫助創業者花最少的錢找到客戶。
第三,通過《個人品牌輕創業自循環系統》的成功運營,讓客戶通過你的個人影響力主動來找你——最後實現輕鬆創業的最終目標。
最後,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觀點。
創業是什麼?我理解的創業就是社會上諸多工作方式的一種,沒有什麼區別,不要在心裡給創業加上一層濾鏡,不然你會很累。
也不要把創業想得太複雜,首先就是你賣什麼?怎麼收費?怎麼賣?做出一種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不斷地把它賣出去,先做好1,才會有後面的N。
很喜歡華與華諮詢的創始人說過一個觀點,有人問他:“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做新的產品?”,華董回答說:“等它自己來”。
當然,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偉大的創業者,他們為這個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你也和我是一樣的想法,歡迎大家嘗試:個人品牌輕創業。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創業的理解也越來越多元,不管是哪一種選擇,我們都要向每一位一直堅持奮鬥的創業者致敬,因為他們在用自己的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祝:每一位創業者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