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王衛的60條思考:人生有99%控制不了,只有做事态度可以掌控
更新于:2025-03-26 08:39:20

如何管理21萬人?王衛說,自己沒有特別獨到之處,只是將管理回歸到人性的本質上。順豐一直是物流界的迷,創始人王衛鮮少接受採訪,外界對這樣一家公司也知之甚少。本文王衛關於創業和管理哲學的60條思考,與您分享。

01

人生有99%控制不了,

只有做事态度可以掌控

1.我信佛,我認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沒有關係的,成就是與福報有關係。所以,有錢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擁有本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賺到錢只是因緣際會而已。

2.人這一輩子的成就、際遇,是跟上輩子積下來的福報有關聯的,不管你權力多大、財富多少,很多東西你都掌控不了。

比如說你是男是女,什麼地方出生,長相什麼樣,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運氣好壞,明天成功與否……

3.人生有99%的東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個百分點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態度。

這個態度都有兩面,究竟是採取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態度,是接受正念還是邪念,由你自己來決定。

如果你在這方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會把這一個點又放大成一百個點,彌補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

4.我是個不怎麼會說話的人,因為我認為中國更需要做事的人,而不是需要說太多的人。

5.我是一個危機意識很重的人。不能等到窮的時候,再考慮改變。在還有本錢,還可以任性的時候,就要去試錯、去嘗試。在這個創新的過程里,10樣東西有1樣成功了,可能就是規避未來風險的重要業務。

6.你既想馬上改變,又想完全準備好,不犯半點錯,對不起,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不會給任何人這樣的機會。

7.坦白說,在一些新業務領域,創始人有時候都是半桶水。能力不夠沒關係,積極去做,努力去學嘛!

8.以前的成功是未來更成功的一個壁壘,如果你不打破自己的成功,你不會得到更大的成功。而你自己之前越成功,這個“我執”就會越強,打破“我執”就越難。

9.積極樂觀,敢於去嘗試,敢於去學習,才是迎接危機的正確態度。

02

人性需要什麼,

你就給員工什麼

10.為什麼有些員工滿懷憧憬地進入公司,過一段時間卻走掉了?原因很簡單,要麼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麼是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質的,也包括職業發展的)。

11.任何人的成長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對於企業員工也是一樣。首先你要讓他能在企業待得下去,然後才能通過企業文化、制度、培訓、激勵等方式方法,讓他真正融入整個團隊,找到歸屬感,獲得榮譽感。

12.我們針對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時期,也要提供不一樣的東西。

打個比方,在管理上,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就應該講不同的話。年輕人、90後,你跟他講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13.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大家想想自己年輕時的心態——在想些什麼,想要些什麼,最反感什麼……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將心比心,用年輕人熟悉的語氣、方式,去和他平等的對話,不要有居高臨下,不要有頤指氣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責。

14.除了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人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有一定物質基礎的人和完全要解決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樣,日常的需求和著眼點也不一樣。

15.對待公司高層,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剛進公司一年的同事,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服務公司超過十年的老員工,要以什麼樣的方式……

不同級別、不同年齡、不同工齡,甚至不同性別,都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在這裡,千萬不要採取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眉毛鬍子一把抓”,工作必須做細,方式方法必須系統科學。

16.我認為,做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我是想做成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可以實現我的價值和理想。

17.人治有人治的好,法治有法治的好,只是需要看在什麼階段人治多一點,什麼階段法治多一點。我也期望盡可能把企業做成管理機制,但最終這些管理機制還是需要人來遵守,否則也是形同虛設。

18.人性需要什麼,你就給員工什麼。員工需要公平,你給他公平;他需要多勞多得,你要幫他算得清清楚楚。

19.人就是這個樣子,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你只要掌握人性,以人性化的思維設計管理方法,其實並不是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20.不論是21萬人還是40萬人,只要按照人性化的方法去管理,就不會存在問題。

21.員工的命運並不掌握在他的上級手裡,也並不掌握在某一個人手裡,而是由整個組織的機制決定的。

22.真正的尊重和信任不是說“我今天高興叫你老總,明天我發火就一拍桌子說‘不行’”。哪怕今天錯了,你也要相信他,你要給人這種信心,才有可能背對背合作

23.我們做管理者的,沒有理由只讓我們的前線團隊在疫情、缺人和寒冬中艱苦地為我們的客戶服務,而我們就坐在辦公室裡面。

24.企業文化不是簡單的貼標語、喊口號,而是要跟公司的管理、制度、流程、信息系統等等結合起來,要讓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充分感受得到。

25.我們講所有的話、做出所有的事都要顯示出我們的真誠,我們一定是對任何我們的員工,對外面的客戶,對所有的人都是有一種真誠,這也是我王衛的一個信仰。

26.有問題,該說也要說,直接說直接講。有的時候怕得罪人、怕同事之間的關係不好,這並不是我們真正的信仰,只是大氣候氛圍傳染進來。我會又真又直接跟很多同事說出我的意見,不要浪費時間。

27.對一些搞破壞的員工堅決處理,黑白分明。

28.人卓越,才能管理卓越。如果人不夠卓越,那追求卓越的過程就是一句口號,就不能做到卓越。

29.把一切都回歸到面臨什麼、需要什麼的本質問題上,就是我的管理方法。

03

用良心去經營

30.如果只有一個忠告的話,我認為是“用良心去經營”。

31.如果不是始終把客戶利益放在最高的地位,如果沒有堅定的價值觀,始終是把員工、客戶擺在非常高的位置,我和順豐走不到今天。

32.我們企業的發展,是按照客戶、員工、股東、王衛這樣的順序來排布。

企業的文化是充分尊重底層,追求人跟人之間的平等,我們要打造這個平等環境。你如果不願意去吃虧,或者分享利益給人家,你永遠都不會做大。

33.在賺錢跟信仰當中,我們可能更選擇信仰,不選擇賺錢,賺錢是排第二的。

34.知道能做到才是真本事。最主要的是品質,經營的品質,健康的品質,比市佔率、比所謂的收入增長更重要。

35.企業的應變能力很重要,企業越大,要求應變能力越高。

36.高品質是可持續健康成長的高品質,沒有透支折扣,沒有透支品牌,沒有透支體力勞動,如果他們都不可持續,那就沒法健康。

37.如果你不熱愛這個行業,一是你就很難去和企業、行業談戀愛,如果沒有戀愛的投入,就只會去追求自身利益;二是你不會發現如何去改良行業,實現企業和行業的良性互動,韌性成長。

38.做企業,必須讓員工有成就、客戶有成就感、投資人有回報。如果大家都沒有成功,我們就沒有所謂的“成就”。

39.要先知先覺,不能後知後覺,更不能不知不覺,把反思作為改進的起點,這是好事,但不是要通過不斷犯錯來成長。

40.公司努力提高員工的待遇,不斷改善員工的作業環境,員工才會真誠地對待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樣我們的銷售價格才有說服力,客戶才會更放心地使用我們的產品。

按照這樣的良性迴圈,我堅信,利潤肯定會回來的。

41.我們很多管理層都說在研究市場,我經常跟他們說,不要研究這個,你應該研究的是如何幫助一線、二線員工做好收派工作,了解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有什麼需求和困難。他們都處在市場競爭的最前沿,對於市場最有發言權。

42.如果你把一線、二線的問題都解決了,客戶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發展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大半。這個行業是要用心來經營的行業,絕對不是僅僅有錢就可以搞定的。

43.公司不會一味地燒錢來做新業務,但如果短期的利潤承壓能換來長期的競爭力,有機會將順豐打造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選擇,那我願意調低未來1—2年的獲利率預期,這是重要的戰略。

44.我認為成功的企業需要實現價值創造。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價值。

只有回歸到本質的價值創造(即“因”),企業才能獲得長期發展、社會認可以及市值提升(即“果”)。如果一味追求“果”,忽略“因”,那就會徒勞。

45.未來的快首先是要滿足客戶體驗,再去快,不是盲目的快。

46.一線人員的真實情況,比任何調查報告都來得真實和準確。

47.未來市場、政策、經濟環境會有什麼變化,沒有人知道。順豐在面對這些變化時會積極去嘗試很多新的模式,同時內部也會不斷進行調整。

不過不管怎麼變,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公司對待所有員工的心,依然很正、很真、很純。

48.口碑來自一線,員工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49.真實的口碑來自好的服務,客戶的口口相傳是我們最有影響力的銷售模式。企業的品牌價值必須靠服務品質做支撐。

04

邊走邊看,邊看邊學,邊錯邊改

50.這一路,我們都是通過“邊走邊看,邊看邊學”來不斷提升自己的。

所以我認為,不要再問有沒有準備好、是否完全具備某項能力……對於公司發展和變革來說,時不我待。

51.現在的企業,都是邊走邊看,邊看邊學,邊錯邊改,這就是反覆運算。不是說一下子就要你拿出一個完美的方案或產品來,而是要有敏銳的嗅覺和快速糾錯的能力。這就是我想你也聽得耳朵要起老繭的“互聯網思維”。

52.每個企業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只能靠自己變革、自我修煉。

53.現在有些企業有很多創新或顛覆,但其實是在損耗和破壞價值。企業領袖需要思考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是為顛覆而顛覆,還是為創造價值而顛覆?究竟在為社會和下一代創造價值更多,還是破壞更多?

54.什麼環境,長出什麼樣的動物和植物。為什麼它能夠在這個環境中成功?是因為它具備克服這個環境客觀條件的能力,但這不代表它在另一個環境中也能成功。

在西方成功的企業家不一定能在中國成功,用在中國一樣的模式去西方也不一定能成功。因此,如果企業要走全球化,一定要因地制宜地結合當地特點才能做好、做大、做強。

55.我們上市之後必須要不斷提醒自己,什麼是不變的,什麼是變化的。

不變的是我們創業的初心,不變的是我們對事業的執著,不變的是我們對員工的關愛,而唯一變化的,是要給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56.我想告訴大家,念頭的區別很重要,念頭的開放與保守,會產生很大的差別。

如果今天我們做老闆的還是固步自封,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得,然後不跟人家合作,不跟人家互相交流,我認為未來的時代,這個企業肯定是被邊緣化。

57.我曾經對很多同事說,別把以前的經驗當作是“寶”,你所以為的“經驗”,很可能是一種“包袱”。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都要有歸零的心態。

58.出了問題必須改善。如何改善呢?

首先我認為,從客戶那裡獲取的聲音必須及時、真實、準確。不然的話,我們就不知道客戶的真實需求或遇到的實際問題,改善服務也就無從談起。

另外,如果連客戶的聲音我們都不清楚的話,接下來我們又如何能推出更優質或者是附加值更高的新產品新服務?這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公司戰略目標的達成。

59.組織變革中千萬不要掉進這種誤區:不是什麼東西都要單獨一個事業部,一定要將前臺、中臺、後台適當組合。

60.企業在變革過程中的“遺憾”,多半是因為一把手能力或性格的不完整造成,進而影響了整個組織。

每個人都有長板和短板。例如,如果企業領導者喜歡聽好話,那麼公司里吹牛拍馬屁的人就會多;如果領導者喜歡聽問題,那麼這樣的人就會少。

還有就是在知識和能力層面,是否具備了組織變革的經驗,並認清順應未來科技發展需要什麼。

另一方面,我並不認為“遺憾”是失敗。

任何有“遺憾”的地方,如果能夠加強和提升,把它變成強項,就會是未來最大的爆發點所在。如果當初不掉進“深淵”,我們就永遠沒有辦法長出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