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無限放大人類對海底的探索欲
——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讀後
唐唯一
海底世界是奇幻與美麗的,有一本書無限放大了人類對海底的探索欲,誰能想到神秘的海底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龐然大物,那艘滿載著人們好奇與想像的潛艇,劃開水波露出海底的烏托邦——“鸚鵡螺號”。
在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經典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中,作家巧妙地將海洋知識融入冒險敘事,通過這趟海底旅行,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奇異景象得以展示,引發了讀者的想像和極度嚮往。
對於《海底兩萬里》人物來說,我最想說的便是尼摩船長,他作為博學的海洋探險者,是個有正義感的反抗英雄,他既浪漫又神秘,這樣一個富有魅力的船長,有著他的隱忍和倔強。海,是那樣的廣闊和未知,這位船長也是如此,他潛航在海底進行科學研究,在他身上孤獨與矛盾相交織;他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感悲痛;這座潛艇不僅是他的避難所,也是他禁錮自我的牢籠。他是名副其實的“深海隱士”,但這同時也是一個謎,因為我們的所見是跟隨阿龍納斯教授的科學知識和好奇心展開的,更多的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必須承認的是,阿龍納斯教授的溫和理性讓故事更真實親切,讓我們得以瞭解到船長的聰明勇敢和正義感。
另一方面,書裡充盈著對科學與人性的探究,“鸚鵡螺號”是先進技術的象徵,同樣也是人類智慧的輝煌。在蒸汽時代的黃金期,凡爾納創造了這艘自由穿梭在海底的電力潛艇,作為書中擁有者的尼摩船長卻將它當作復讎的工具,他擊沉軍艦這一行為,體現出他的冷漠和殘酷,以及對殖民者的深惡痛絕。這讓我們看到《海底兩萬里》的一個重要主題,科技是把雙刃劍,它本身是沒有善惡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運用它。所以,我們必須要警惕技術只能用於正途,不能被私慾和仇恨裹挾,要守住人類的“底線”。
作為大學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思考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如何保持對自然和科技的敬畏。關於這個問題,凡爾納並未給出簡單答案,而是通過水中人和“鸚鵡螺號”的命運,讓讀者自行思考,真正的進步絕不是淩駕在自然之上,也不是用科技實現私慾,而是要明白牢記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明白絕對的自由終將會成為精神的牢籠,這種啟發在當今人工智慧、深海開發,以及生態危機的現實情況下更加振聾發聵。
評價一本書,除了它的文學性、藝術性,我更在意的是它對人的心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海底兩萬里》在我心裡就是一本好書,因為它在引人入勝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這對千萬青年的啟發是實實在在的。
(作者為重慶師範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