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銅鴞卣內發現3000年前蒸餾酒
更新于:2025-04-13 10:04:26

本文轉自:萍鄉日報

  新華社記者 邵魯文 陳國峰

  近日,濟南市考古研究院所藏的一件商代銅鴞卣內殘存的液體被證實是蒸餾酒,這將我國發現蒸餾酒的年代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

  這件銅鴞卣是2010年12月,濟南市考古研究院在濟南大辛莊遺址發掘的M257墓葬中出土的,時代為商代晚期。器物出土時,考古人員能夠明顯感受到內部有少量液體,但由於器蓋和器身已經牢牢結合在一起,遲遲未能開啟。近日,文物修復人員對銅鴞卣的鏽蝕部分進行處理,打開了器蓋。器內液體標本被密封送往山東大學環境與社會考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證實是3000年前的蒸餾酒。

  據檢測項目負責人吳朦說,經過檢測發現,銅鴞卣內殘存的液體存在乙醇等成分,確定是酒類。果酒、米酒,只有發酵沒有蒸餾環節,會留下糖類、蛋白質等物質,即便長時間埋藏也不會完全降解。而這件銅鴞卣內殘存的液體長期保存在封閉的無氧環境中,經過鑒定,只有水、乙醇、乙酸乙酯等成分,是採用蒸餾工藝製作的酒。

  吳朦介紹,中國蒸餾酒的起源研究一直是科技史和酒文化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國內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陸續有漢代的蒸餾器實物出土,表明至少在漢代中國已經有了蒸餾技術。而此次大辛莊遺址銅鴞卣內的液體樣品,檢測為蒸餾酒,將中國製作蒸餾酒的時間又向前追溯至3000年前。

2300年前的戰國竹簡
2300年前的戰國竹簡
2025-03-28 17:46:40
破譯文物密語
破譯文物密語
2025-03-30 22:09:13
借歷史探幽人心人性
借歷史探幽人心人性
2025-03-31 07: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