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深圳特區報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我們從近期出版的故宮主題書精選六本,其中有講故宮600年的歷史、文化,有從故宮來看中國數千年的大歷史、大文化,也有從故宮展現個人的成長史。
●《從故鄉到故宮》
祝勇 著
人民文學出版·99讀書人
2025年4月版
這本散文集是著名作家、故宮學者祝勇對家國記憶一次深情回望,也是一份他獻給青少年讀者的文學禮物。書中通過“瀋陽軍區大院”“遼寧建築群”“圈樓回憶”等生動細節,勾勒出20世紀80年代包括瀋陽故宮在內的瀋陽市井風情,展現了一代人的成長記憶與城市變遷。此外,書中文章還呈現了一個東北孩子是怎樣一步步從故鄉邁入故宮,實現了少年時的理想。
●《故宮裡的神獸》
周乾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2025年4月版
故宮古建築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形態各異的神獸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現方式。龍、鳳、鶴、獅、象、麒麟、螭吻、甪端、蚣蝮……故宮裡共有多少種神獸?故宮神獸都分佈在哪些地方?神獸背後有哪些歷史演變和文化含義?本書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輔以近400幅圖片,以“強政神獸”“消災神獸”“納福神獸”“寵物神獸”四大維度,系統梳理龍、鳳、獬豸、甪端等五十余種神獸的隱秘蹤跡,圖文並茂地解讀故宮內的神獸及其所展現的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玉見故宮:
國寶玉器里的中華》
徐琳 著
譯林出版社·譯林方尖碑
2024年10月版
玉,是中華文明特殊的標誌物。玉文化具有原創性、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故宮博物院擁有全世界最為完整、豐富的玉器收藏。本書按照時間線索,挑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最具代表性的玉器,講述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宮玉器通史串聯起一部生動的中華文明史,以“玉器”作為切入點,展示未曾間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作者在三十餘年的博物館工作中始終致力於玉器與玉文化的研究,通過“庫房考古”的方式對故宮收藏的大量玉器進行了分類整理和“再研究”,體現了文博工作者的堅守與鑽研精神。
●《我在故宮畫小畫兒》
陳樂 繪著
譯林出版社·譯林方尖碑
2024年10月版
故宮員工阿樂以寫生的方式記下日常所見所感,從“故宮人”的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手繪呈現故宮內部的建築、花草、文物等,展示故宮內部的恆長與變化,以有趣、細膩的筆法,寫就這本故宮主題的圖文書。書的主體分為三個部分,即開放區的風景,未開放區的風景,以及故宮細節科普,並在最後設置特別加映,以豐富圖書的內容和讀者的閱讀感受,向讀者講述生動、鮮活的故宮故事。有別於常人眼中巨集大的故宮場景,本書展現了故宮的多元面貌,勾勒出一個親切、日常的故宮形象。
●《在故宮看見中國史》
祝勇 著
作家出版社
2023年8月版
故宮雖只有600多年歷史,卻收藏了各個朝代的文物、典籍等歷史遺產,彙集和凝聚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本書從春秋戰國開始,延伸至漢唐、宋元明,一直到晚清,選擇了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關鍵節點,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它們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同時,作者還橫向地比照西方的同時代的歷史,揭示了中國歷史的獨特性和對世界歷史的意義。
●《藏在故宮裡的中國史》
張程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守望者
2023年6月版
故宮不僅是明清歷史的親歷者,集中展示了明清器物和建築的精華,還聚攏了中華文明的文物精粹,它們是中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是中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存。本書遴選具有代表性的故宮文物,從這些器物和建築著眼,介紹一件件文物的歷史內涵、時代背景和它們背後的人物故事,串聯起一部源遠流長、絢麗多姿的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