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的感知,我們比AI懂得更多
更新于:2025-04-13 10:59:21

本文轉自:青島日報

這是一張藝術啟蒙書單,或許也能就此開啟你的“美學人生”——

對於美的感知,我們比AI懂得更多

  ①

  ②

  ①②《浮光掠影》《入木三分》

  (美)約翰·厄普代克 著 李和慶/周汶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24.05

  ③《正經藝術辭典》

  (美)藝術史寶貝 著

  (美)卡門·卡薩多 繪

  洪瀟亭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4.05

  ④《不思而美》

  駱冬青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4.02

  《每個人都重要》(插圖)

  (挪)克莉絲汀·羅希夫特 著繪 鄒雯燕 譯

  奇想國童書/明天出版社2023版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熱播劇《玫瑰的故事》中,傅家明走進美術館里黃亦玫獨一無二的藝術空間,用音樂改動了她的創作,看到修改後的呈現,黃亦玫會心一笑……這一刻,素昧平生的兩人完成了對於美的共情,美學的重要價值在此得以彰顯——在美術館,我們彷彿更容易遇到那個心靈投契的靈魂伴侶,而人類對於美的感知從來不是數據的堆砌與技術的分析,而是心照不宣的情感交流。

  挪威插畫家克莉絲汀·羅希夫特最近來中國推介她的繪本《每個人都重要》和《每個人都旅行》,特別回應了AI能否打敗人類的問題。在她看來,人類和AI的不同正在於人的獨特經歷,它塑造我們,並呈現於創作中。她的圖畫書裡經常出現一個夢幻世界,源於童年生活中常去的池塘,池塘所承載的純真美好的情感,將48歲的她與童年連接,這超越了技術所能給予作品的完美。在英國學習插畫時,用繪畫記錄日常生活成為克莉絲汀的必修課,那些聽到的、看到的、體驗並打動她的瞬間,傳達插畫師對於某一刻生命的觀照,也成為她保持敏銳感知力的能量來源。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駱冬青在他的新書《不思而美:一個人的心靈簡史》中提出了一種“美學人生”的構建,他引用康得的話:“人的理性能力,最終是建立在感性能力的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類的智慧是知、情、意與祈望的結合與昇華,正是這些感性的能力,和人會犯錯的特點,共同構成人類對抗AI的武器。他拓展美學所觀照的領域:不僅是視覺上的美,更是我們整個生命歷程和其間的那些情動與靈動。如同浮士德的故事,重返青春的浮士德立志“要投入時間的急流里,要投入事件的進展中”……所以,在駱冬青看來,跳出對知識、理性的片面追求,鍛造“挖掘感性”的能力,從而“有感覺地活著”,才是浮士德故事對今人的啟示。我們的“美學人生”正當從投入生活的洪流,從中發現美、培育對於美的感知開始。

  跟隨厄普代克遨遊文學和藝術之間

  對於16開本的書,那些偏愛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的讀者大約是排斥的,但厄普代克圖文並茂的藝術評論集例外。

  此前,美國小說家、詩人和散文家約翰·厄普代克小試牛刀,延伸了他的創作觸角,寫了迷人討喜的藝術評論《只是看看》,意猶未盡之餘,又有了今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的《浮光掠影》和《入木三分》,第三部《目不轉睛》也在醞釀中。

  《浮光掠影》是厄普代克對於23件藝術品幽默睿智而犀利的評論,全書配了193頁彩色插圖,記錄了厄普代克對藝術和藝術家、博物館和流行文化、藝術作品背後的生活,以及這些作品對厄普代克本人的生活產生何種影響所做的思考與感悟。譯者李和慶特別提到了本書的寫作體裁——“藝格敷詞”。

  在古希臘時期,“藝格敷詞”泛指對任何人、物和體驗的描寫,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範例是荷馬在《伊利亞特》中對阿喀琉斯之盾的描寫。在現當代,藝格敷詞一般指對視覺藝術作品的評判性描寫,即對視覺藝術作品進行的文學描寫。這種寫作的特點是,作者將自己對視覺藝術作品的獨到觀察和思考與評判性文字融為一體,通過別具一格的描寫與解讀使原創藝術作品得到昇華,此種寫作體裁不但幫助讀者提升對原藝術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幫助讀者加深對作者以及作者之關注點的理解。對於早年就讀於牛津大學拉斯金繪畫與美術學院的厄普代克而言,“藝格敷詞”自然成為了他進一步釋放其多姿多彩文學能量的途徑。

  《浮光掠影》的語言既不是《藝術論壇》和《閃光藝術》等專業藝術期刊的語言,也不是《十月》和《批判性探究》等專業學術期刊的語言,而是呈現厄普代克特有的詼諧。比如,他認為,莫奈“在裸體中描摹自然”,約翰·辛格·薩金特“太率性”,安德魯·韋思的黑爾佳系列有“炒作”的嫌疑,德加“苦心發明瞭抓拍技術……記錄瞬間發生的視覺事件所傳遞出的詩情畫意”,雷諾阿對妻子表達寵愛的方式是“癡迷於把她畫胖”。更甚者,歐普藝術是他“最不喜歡的藝術運動”,極簡主義是他“最不了解的藝術運動”。所以,理查·迪本科恩的《海洋公園第 79 號》雖然倍受讚譽,但在他看來,充其量只能算是“昂貴的牆紙”,向他傳達的資訊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祝你今天有個好心情”而已。

  厄普代克並沒有自詡為視覺藝術評論家,在討論藝術作品時,他以謙遜的態度堅定地站在了“走馬觀花”的中間立場。對那些研究視覺藝術的專家學者來說,厄普代克的這些文章也許沒有多少緊迫的理論意義,但對厄普代克,“懷著一顆虔誠、喜悅、懵懂的心”在參觀博物館和藝術展中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他正是將視覺藝術作品賦予評判性文字描寫的巨匠。

  帶一本藝術詞典去美術館

  儘管感知與體驗比知識與理性更加重要,我們還是希望你在進入具體的藝術情境中時,有一本相關指南來增加業餘藝術生活家的趣味量級。而這本由深受Apple Podcast大眾歡迎的藝術播客創作的熱門小書《正經藝術詞典》正合適。

  這是一本可以化身“藝術翻譯官”的藝術詞典,會成為你逛藝術館、看藝術展、讀藝術書的超級搭檔。300多個藝術詞條,既有“刻奇”“白盒子 / 白方空間”這樣的潮流熱詞,也有“哈萊姆文藝復興”“丙烯顏料”等基礎卻常有新意的詞彙,還有更多如“迷因”等你意想不到的的詞彙。看看本書是如何解讀“刻奇”的,它可能更容易讓你理解米蘭·昆德拉的作品,這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表達了對於“刻奇”的深惡痛絕。

  “刻奇(庸俗)(KITSCH,名詞)/我是千禧一代,這意味著我身無分文,鍾愛反諷, 購買過的藝術品絕大多數來自二手商店或舊貨市場。我個人最愛的一幅作品是裝在彎曲的金屬框裡的畫著貓咪的三聯畫,就掛在我家門口。我真的喜愛它。除了可愛和一點點詭異,這件作品不可否認還帶有一些‘刻奇’。‘刻奇’是個有些自負的藝術用語,用來形容有些俗氣或者感情泛濫的藝術作品。刻奇的藝術被認為是比較膚淺的。這並不存在爭議,也並不會冒犯誰。‘刻奇’一詞經常被用於貶義,形容一些人們認為流行,但品位較低的東西(與高雅文化的精英優雅品位相對)。”

  “美國藝術家卡修斯·馬塞勒斯·庫利奇的‘狗狗打牌’系列(1903)主要描繪美國中下階層家庭或廉價酒館的場景。一群人形模樣的狗狗坐在一張桌子前面玩撲克。這看起來很滑稽,它們是狗,卻在玩撲克,狗狗應該是不會打牌的。這件作品雖然大受歡迎,一經面市便立刻家喻戶曉,但是人們很少在談論當時其他展示在博物館或美術館的作品時提到它。人們沒有把它與高雅藝術聯繫在一起,甚至經常故意避開它。它就是典型的刻奇藝術。”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刻奇藝術提出了許多有趣的藝術史問題,涉及藝術的目標與價值。此外,刻奇美學在當代藝術世界也已經被廣泛接受和顛覆(見坎普風格)。而且,當人們議論一次備受矚目的畫廊開幕式上某件特別的藝術作品的價值時,一定會出現刻奇這個話題。‘我真喜歡那幅畫貓的極少主義的三聯畫。’‘我不確定唉,親愛的。你不覺得有點刻奇嗎?’”

  選一本圖畫書進入藝術生活

  圖畫書並非孩子們的專屬!在閱讀了《每個人都重要》《每個人都旅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這樣說。借助繪畫語言,它給予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藝術層面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挪威插畫家克莉絲汀·羅希夫特不斷收集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時刻和周圍人們的言行,任何觸動她的東西,她都會畫下來,喜歡旅行的她會記錄旅行中的見聞和感受。比如哥本哈根的場景、標識,冰島的路牌。上海的建築,不同樣式的門,倫敦地圖上花園的形狀……有的是乍一看不起眼,但在她看來卻是極其有趣的。她也將自己的想法和體驗融入手工中,在為孩子製作的創意手工中,她每天都會創造一個不一樣的小房子,最後用它們完成了一個村莊的創作……你可以在“每個人”系列繪本中發現類似的靈感來源。

  克莉絲汀希望讀者在她的書中不斷找到新鮮的東西和感受,她的確做到了。《每個人都重要》的譯者鄒雯燕些許遺憾地表示,她所翻譯的書名並沒有將英語的多重含義表達出來。以孩子的視角來看,這是一本講數數的書,從零開始。“沒有人。”翻過一頁,我們會看到“一個小男孩數自己的心跳,他在想著,世界上有多少人和他一樣,正望著同一片星空。”另一頁上,“兩個人在森林中談話,一個人正在說的話,另一個人將銘記終生。”再翻過一頁,“三個人在領獎臺上。有兩個人很開心,因為他們進入了前三名。”第四頁,“四個人的一支樂隊。有一個人是雙胞胎中的一個,有一個人為給女兒準備什麼生日禮物而發愁,有一個人很快就要受傷。”……在不同的場景中,人物的數量不斷增長,而畫面的細節也不斷累加。讀者要去觀察,去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斷,他們也可以選擇畫面中的任何一個人物,跟隨他,看見他們在不同的頁面場景中出現,隨著人物不斷增多,群體之間人與人的關係也不斷變化、顯現,直至最後——

  “一百個人在學校操場上,有一個會很快摔倒受傷,有一個人會在未來參與研製一種拯救上百萬人的疫苗。”“135個人在機場,有十九個人急著想回家,有一個人即將錯過自己的航班……”“200個人在海邊度假,有一個人在書裡讀到過,宇宙中星星的數量和地球上的沙粒一樣多……”“400個人在遊行,有一個人渴望讀書識字,……有一個人夢想著擁有一個最好的朋友。”“1000個人望著一顆彗星滑過夜空,它下一次出現是在2533年之後,沒有人能完全明白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最後一頁,“地球上有80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很重要,而你,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本解密的圖畫書,每一個形色各異的人,他們的人生軌跡連結成線,線與線交織成網,無數張網疊在一起,最終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在書的最後,你將會發現每個身在其中的人物的線索。大人們將和孩子一起完成有關人生的冒險。一旦讀者開動想像,加上些許推理,便能講述出一個個獨特而又鮮活的人生故事。

  “如果你對生活有足夠好奇心,它就會給你帶來驚喜,你對生活保有足夠的熱情,就會與它保持更深入的連接。AI或許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一本書的創作,但我們人類,是需要階段和過程的,我要讓自己有不同的想法,讓所有的可能性存在。”克莉絲汀說。你可能無法想像,她作品中層出不窮的細節,有時要花上數年時間才能完成。有讀者做了統計,在《每個人都重要》中,共有2784個人物,面對如此浩大的工程,她笑言:“有時我都覺得自己畫不完了,但突然間就到了終點。”

元龍“四進士”巨松
元龍“四進士”巨松
2025-03-26 03:02:39
陳子福的摺扇情懷
陳子福的摺扇情懷
2025-03-26 03:02:46
蛤 蟆 珠
蛤 蟆 珠
2025-03-26 03:03:22
土裡有黃金
土裡有黃金
2025-03-26 03:03:52
最是春雪遐想時
最是春雪遐想時
2025-03-26 03:09:05
超然臺上的蘇轼
超然臺上的蘇轼
2025-03-26 03:09:23
纏繞時光的香與念
纏繞時光的香與念
2025-03-26 03:10:01
《移情》
《移情》
2025-03-26 03:10:09
身邊的非遺盛宴
身邊的非遺盛宴
2025-03-26 03:10:34
包玉明
包玉明
2025-03-26 03:10:36
《哪吒》
《哪吒》
2025-03-26 03:10:42
夜雨對床長相憶
夜雨對床長相憶
2025-03-26 03:10:50
千畝茶園春意濃
千畝茶園春意濃
2025-03-26 03: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