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是挺有意思的,嬴政的“細目”就是虎狼相,劉備的“目能自顧其耳”倒是符合他的仁義之相。再看看仕女圖,一個個都是細長的眉目,搞得現在洋人都覺得這才是中國美人的標準。
於是,後人就解釋劉備的手臂如何才能雙臂過膝?
有一種說法是,腿短再加上駝背。看來,此說法真是瞎掰,劉備可是在馬上打仗,弓個背怎麼和對方廝殺?還是只能從基因的角度去解釋,有返祖現象。不是有種生物叫“長臂猿”嗎?古人也許不知道,以至於認為這就是帝王的標配,從而使得後來的很多帝王都成了“長臂”。
從晉開始,整個五胡亂華時期,似乎君主都是這副身材,並有越長越長的趨勢。陳頊(陳朝陳宣帝)身長換算下來,超過2米(203.35釐米),而他的手臂長116.2釐米(七頭身比例換算)。按照現代的研究,兩臂長度等於身高。陳頊的兩臂長度超過了身高近30釐米,若是在現代,他沒準還會成為一位體育健將。
很有意思的是,《三國志》里重點突出了劉備的身形外貌,孫權也有兩句,似乎忽略了曹操。不過,描寫孫權的那句“目有精光”倒是流傳了下來。比如:在高歡的相貌描述中,無外乎口眼鼻耳,從而,使“目重瞳子”也成了一個特徵。
這種“重瞳”,其實就是眼睛發育異常的一個結果,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有八人,包括:倉頡、重耳、項羽,還有李煜。除此,連毛髮也成了一個特徵,如司馬炎,說他“髮長委地”。這個有可能,古人是不剪髮的。如果頭髮長得好,幾十年的光景,完全可以如此。
其它的還有全身長毛,如漢宣帝劉詢;身上長鱗,如楊堅;還有出生身上帶字,如蕭衍。還有出生就能下地爬的,如遼太祖阿保機。今人看到這些只會一笑而過,知道這不過是古人的一種誇張說法而已。試想一下,若不給這些君主們來點特別的“佐料”,又怎能體現出他們至高無上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