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全球三分之二的人飲食中缺乏碘、維生素E、鈣和鐵等關鍵營養素,影響健康。
可能是時候重新審視你的飲食了:一項新研究表明,全球約三分之二的人在飲食中攝入的四種關鍵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足。
該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和全球改善營養聯盟(GAIN)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向全球健康發出了警示。
研究團隊結合全球飲食資料庫中的數據和他們開發的統計模型,估算了全球99.3%人口的飲食中微量營養素的含量,涵蓋了185個國家。
來自GAIN的食品科學家Ty Beal表示:“這些結果令人擔憂。大多數人——甚至比我們之前想像的還要多,遍佈所有地區和所有收入水平的國家——都沒有攝入足夠的多種必需微量營養素。”
“這些缺口影響了全球的健康情況,限制了人類的潛能。”
研究發現,碘的攝入不足位列第一。碘對於生成甲狀腺激素至關重要,甲狀腺激素有助於維持細胞運轉,對心臟健康、體重、大腦發育等至關重要。碘主要存在於海鮮和乳製品中,但68%的人攝入不足。
其次是維生素E,有67%的人攝入不足。維生素E存在於堅果、種子和雞蛋等食物中,幫助體內廢物回收,並對細胞通訊和抵禦感染非常重要。
第三是鈣,我們的身體依賴鈣來保持骨骼和牙齒的強壯,確保心臟、肌肉和神經的正常運作。鈣存在於牛奶、乳酪和綠葉蔬菜等食物中,但66%的人飲食中的鈣攝入量不足。
第四是鐵,65%的人飲食中缺乏鐵。鐵存在於肝臟、紅肉和豆類中,是生成血紅蛋白的關鍵,血紅蛋白負責將氧氣輸送至全身。缺鐵會導致疲勞、頭痛及其他健康問題。
雖然這項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沒有考慮補充劑和強化食品的使用,並涉及一些估算——但它仍然是一個全面的全球營養缺乏分析,涵蓋了不同年齡和性別。
研究團隊希望這些發現能推動公眾對均衡飲食的重視,從而減少因缺乏基本營養素而導致的健康問題。
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和生態學家Christopher Golden表示:“我們面臨的公共衛生挑戰巨大,但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有機會找出最有效的飲食干預措施,並將其針對最需要的群體進行推廣。”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