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減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控油和控糖,但是很少有人會考慮控鹽對體重的影響。近年來,有觀點認為,吃鹽多同樣會導致肥胖,對健康的危害不亞於高油或高糖。這種說法正確嗎?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鹽的攝入量與控制體重那些事兒。
一、吃鹽多真的會
導致肥胖嗎?
是的。
研究發現,鹽的攝入量與BMI指數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較高的鹽攝入量會增加肥胖的發病風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採取相關措施減少鹽的攝入量對預防肥胖有重要的作用。對於超重和肥胖人群,除了要控制烹調油和添加糖的攝入,還要養成清淡的口味,減少食物中鹽的攝入量。
二、我們是否真的
吃了太多鹽?
是的。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0克。然而,《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普遍過高,人均每日烹調用鹽9.3克,幾乎達到推薦量的兩倍,北方一些地區居民的烹調鹽攝入量甚至能達到16-18克/天,更是超過了3倍推薦量。這僅是來自烹調時加入的鹽,還不包括人們從其他食物中攝入的鹽。
相比於烹調鹽的攝入量,我國成年人烹調油攝入量也達到43.2克,超出推薦量每日25-30克的40%以上;我國城市居民人均添加糖的攝入量為9.1克,低於推薦的每天攝入量不超過25克的標準,整體來說並不高。
三、吃鹽過多
有什麼危害?
大量研究表明,食鹽攝入過多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增加高血壓、腦卒中(中風)、糖尿病、骨質疏鬆、胃癌等疾病的發病風險,還會增加腎臟負擔,加速皮膚衰老。研究顯示,在食物中添加鹽的量越多,全因過早死亡的風險越高,預期壽命越短。
我國居民對“減糖”的關注度明顯高於“減鹽”,更多在點飲品時會主動要求少糖或無糖,但在點餐時,很少要求商家少放鹽和油。因此,我們呼籲公眾應高度重視減鹽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高鹽飲食對健康的危害。
四、如何科學控鹽,
減少食鹽攝入?
1 做菜時少放5%-10%的鹽
減少5%-10%的烹調用鹽通常不會對菜品口味產生明顯影響,且有助於人群逐步適應並養成清淡少鹽的飲食習慣。
2 學會使用控鹽工具
使用限鹽勺,選擇低鈉鹽、減鹽醬油等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説明人群控制鹽的攝入;但腎臟疾病患者應徵詢醫生意見,不宜盲目選擇低鈉鹽。
3 巧选天然食材和调料增味提鲜
用蔥、姜、蒜、辣椒、花椒、咖喱等增味,用檸檬和醋等酸味物質提升鹹味感覺。需要注意的是,雞精、味精、醬油、蠔油、醬料等調料含有較高的鈉,用它們提鮮時應適量,並減少鹽的使用量。
4 警惕食物中的“隱形鹽”
注意減少“隱形鹽”攝入,例如,麵條、麵包、餅乾等食品中也含有鹽,應注意鹽的總體攝入量。
“鹽是百味之首”,鹽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鈉元素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過量攝入才對健康有危害。
2019年,我國啟動《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宣導“三減三健”,即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的體重、健康骨骼。其中,將減鹽列在首位,也是基於居民疾病負擔等多重因素綜合考慮的。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希望大家從“減鹽”開始,學會科學“三減”,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