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清熱解毒但這類人慎吃
更新于:2025-03-26 06:17:08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馬齒莧(圖/視覺中國)

  春天,又到了吃馬齒莧的季節了!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它,很多人都愛。

  可是近日,廣東45歲的林女士卻在吃了一星期的馬齒莧之後,住進了醫院。經檢查,林女士血肌酐異常升高,達到790.3umol/L(正常參考值35~73umol/L),約是正常人的14.6倍,最終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病理活檢的影像顯示出腎小管內的草酸鹽結晶。

  3月13日是世界腎病日。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主任聶曉莉提醒,馬齒莧雖然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甚至可以入藥,但這種植物含有大量草酸,對於特定人群來說,大量食用容易導致草酸鹽在體內結晶,從而造成肝毒性和腎損傷。很不湊巧,林女士便是這種“特定人群”。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主任聶曉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管海玉、朱欽文

  狂吃馬齒莧后嘔吐進醫院 意外查出罕見遺傳病

  林女士因為噁心、嘔吐、面部和雙腿浮腫以及尿量減少等癥狀前往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就診,最終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

  在前往醫院之前,她已經上吐下瀉了好幾天,還有發燒頭痛。一開始覺得是吃壞肚子,可能是急性腸胃炎,並沒有特別在意。沒想到持續了一個星期還沒好,還臉腫腿腫、小便都少了,這才前往醫院就醫。

  接診的腎病科管海玉醫生問病查體發現,林女士既往健康,近年還有生育經歷,產檢等健康檢查並沒有提示其存在健康隱患。

  是什麼原因導致她腎功能突然異常?

  在進行6次血液透析后,林女士的尿量逐漸恢復,血肌酐指標也下降至230umol/L。停止透析,排除禁忌證及充分病情告知后,醫生對林女士進行了腎活檢術。病理結果可見急性腎小管壞死,少數腎小管管腔內在偏振光下可見草酸鹽結晶形成,最終判斷為草酸鹽引起的腎病。

  林女士體內的草酸鹽結晶是怎麼來的?管海玉進一步詢問,林女士想起,發病一周前購買大量馬齒莧炒著吃。之後這一周就開始接連發生癥狀。

  醫生判斷,這是導致她發生草酸鹽腎病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別人吃很多馬齒莧沒事,林女士吃后後果如此嚴重?進一步瞭解家族史,發現林女士其家族成員中有2人因尿毒癥去世。醫生給林女士開出了酶檢測和基因檢測,結果發現,林女士血清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指標超標;基因檢測結果則顯示為臨床表型高度相關的GLA基因雜合致病變異。綜合各種情況,診斷結論為法佈雷病——一種罕見的遺傳病。也正因為這樣一種基因異常,讓馬齒莧點燃了急性腎損傷的導火索。

  法佈雷病患者的GLA基因突變,無法代謝和消除鞘糖脂,導致這些物質在人體各器官、組織的不同細胞溶酶體內大量堆積,從而引發器質性病變和臨床癥狀。其中腎臟是受累的主要器官之一,患者容易出現蛋白尿、腎病綜合征,影響腎功能。

  馬齒莧是如何引起急性腎損傷的?

  聶曉莉介紹,馬齒莧是一種很常見的葯食兩用的食物,它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和豐富的鈣質,同時具有提高免疫力、利水消腫、平穩血壓的作用。

  馬齒莧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如果一次性攝入大量的草酸,草酸很容易在身體中結晶,造成肝毒性及腎損傷。

  腎臟是個沉默的器官,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腎臟有約75%的儲備能力,相當於3/4的腎單位平時處於“冬眠”狀態。然而,在如此強大的代償功能背後,腎病也可能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病,未被人們重視。

  她提醒,對於特定人群,尤其是有腎病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大量馬齒莧,以此保證腎臟健康。一旦確診草酸鹽腎病,應立即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馬齒莧的草酸含量可高達1460毫克/100克,是菠菜的2倍多。即使是腎功能正常的人,在吃馬齒莧前也應進行焯水。

  有實驗表明,100克馬齒莧用500毫升水焯煮3分鐘,草酸去除率可達50%以上,焯水4分鐘后棄掉湯汁食用,草酸含量明顯降低。

  不過,即使是焯水後的馬齒莧,草酸仍高於大多數的青菜,因此也不推薦長期大量進食。

  這些食物也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

  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功能會逐步衰退。但飲食不當,也是引發腎病的一大因素。除了馬齒莧,日常的飲食中,還有不少食物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造成腎臟損害,即使是健康人群,也需要引起重視,規避腎臟健康風險。

  1. 高鹽(鈉)食物

  過量鈉攝入會導致高血壓,增加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下降。研究顯示,高鹽飲食與蛋白尿(腎臟損傷標誌)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鈉攝入量應低於2克(約5克鹽),過量可能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

  2. 高動物蛋白飲食

  過量蛋白質(尤其是紅肉)會增加腎臟代謝負擔,長期可能導致腎小球高濾過損傷。慢性腎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以延緩病情。

  3.含磷添加劑的加工食品

  這類加工食品中的無機磷(如磷酸鹽添加劑)易被吸收,過量會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加速腎臟損傷。

  4. 高糖食物及飲料

  高糖攝入可能導致肥胖和糖尿病,兩者均為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糖尿病是腎衰竭的首要病因。

  5. 高鉀食物

  (針對腎功能不全者)

  腎臟受損時無法有效排鉀,高鉀血症可能引發心律失常。

  6. 高草酸食物

  草酸與鈣結合形成腎結石,可能阻塞腎小管。富含草酸的常見食物有:魚腥草、枇杷葉、馬齒莧、藿香、益母草、墨旱蓮、菠菜、大黃、甜菜葉、甜菜根、楊桃、花生、可哥、杏仁。

  7. 過量酒精

  長期酗酒可導致高血壓和脫水,間接損傷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