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三翻六坐七滾,這是老人們的生活經歷,與如今的生活略有差異,但大多數的小孩都是如此。三個月之後,寶寶就能學會翻身,六個月就能直立,七個月就能在床上打滾,八個月就能自己爬行了。
寶寶從一開始,就養成了運動的習慣。在以後的時間里,還會有一些運動,比如翻、坐、抓東西、爬、站、走等等。
這些動作技能會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年紀越大,運動就越多。
正如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一樣,每個孩子的生長速率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同的寶寶在大的運動量上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一般的寶寶學會大的運動也不是很晚,所以,如果寶媽們看到自己的寶寶在某些大的專案上,會比別人晚3-4個月,就要引起重視。
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某些因素造成的,在初期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等孩子長大了,就會逐漸顯現出一些端倪。
雖然人們常說,腦損傷是不能恢復的,但是也要分輕、中、重度,只要是輕度的,就不用太過擔心。
由於新生兒缺氧,有可能會造成腦部損傷,所以寶媽要多給孩子多鍛煉,多鼓勵孩子說話,多做撫觸操,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腦部神經發育。
新生兒在出生時由於缺氧造成的神經損害較大,其運動發育較緩慢,運動功能也較差。
懷孕期間,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大動作發育,如果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及時採取措施。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才會對孩子造成這樣的影響。假如是因為疾病引起的,需要先找到病因,然後採取措施,等到寶寶身體好了,再去做相關的大運動。
當寶寶在進行大運動量時,若有異常表現,應儘快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是否有疾病導致的大運動發育遲緩。如果有可能的話,家長可以説明自己的孩子多做運動,實在不行的話,就應該找專業人士進行治療。
可以加強兒童的運動能力,促進兒童運動神經的發育,儘早介入,有利於兒童的恢復。
今天,我們將為您介紹一些兒童不能爬的現象。爬是兒童日後一切活動的關鍵,它是非常基本的,你若認為我8個月大,我的寶寶能有爬的意識,是因為我的寶寶已開始學習翻身,當他仰臥時,你可以看見他的腹部向前擠壓。
寶寶剛開始學爬的時候,也是比較緩慢的,所以要先讓寶寶學會手、腳的協調,這樣能鍛煉寶寶的腰腿、胳膊的肌肉,提高寶寶的身體運動協調性,為日後的各項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改善認識層次
在匍匐的過程中,他能夠很好的操控自己的身體,讓自己向著自己喜歡的地方匍匐前進,同時,還能對四周進行觀察。
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想要接近自己想要的東西。在探索的過程中,您將獲得更多關於您周圍事物的知識,並使您的兒童的認知水準大大提高。
改善呼吸功能
孩子從床上爬起來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情,此時孩子的呼吸會變得急促,這會對孩子的呼吸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
此外,這個時候孩子會把頭抬起來,胸部和腰圍也會抬起來,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呼吸更加的順暢,從而促進呼吸系統的功能的發育。
科學的干預治療
可以給寶寶吃些具有營養神經作用的藥物,如給寶寶做撫觸操等。也可以在醫囑下做一些運動,增強肌肉的力量,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
科學化
寶媽對不會爬的寶寶,可以採用如下方法:讓寶寶平躺在床上,寶媽在寶寶身後,握住寶寶的腳腕,將他的腳向內一推,將他的腿向內一拉,再將他的腳按在地上,兩條腿交替使用,幫助寶寶的力量和腳蹬地,寶媽在將寶寶的腿向前推的同時,讓寶寶的腰向前發力,使自己的身體向前蠕動。
這個時候,如果寶媽覺得孩子的腰很用力,能把孩子的身子往前推,就可以用手指來刺激孩子的腰,幫孩子發力。
在這段時間里,寶寶會覺得自己在爬,重複幾次,寶寶就會慢慢學會了。另外,也要關注寶寶的情緒變化。
本系列節目旨在通過鍛煉兒童的四肢和腰圍來鍛煉兒童的身體素質。
此外,嬰兒不會爬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四肢不協調,這樣可以讓嬰兒在父母的説明下學會爬行。
嬰幼兒大運動量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對於大點兒的孩子,不管是發育的快還是發育的慢,家長都不必過於擔憂,但對於持續的問題,就要格外注意了。
若為先天因素所致,應及早介入,讓孩子多活動。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