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認為“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懂”?一口油炸的臭豆腐,三碗辣得舌頭打卷的麻辣燙,再加上兩打啤酒,這些飲食習慣真的能無所顧忌地繼續下去嗎?
有時候,正是這些看似無害的小嗜好,累積成了健康危機的隱患。
馬大哥,45歲,職業是計程車司機。身形高大,性格豪爽,最愛的事情就是在車上和客人天南地北地聊上一整天。
馬大哥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一吃起辣來,跟衝鋒陷陣似的,從不會有半點退縮。
馬大哥每天下午下班后,總是雷打不動地鑽進他最愛的餐館——“麻辣辣鍋”。
店老闆老張說,這家店沒有一天少過馬大哥的影子,有時候一天來兩次,特別是他那份標誌性的“特辣毛肚套餐”,別說是普通人,連大胃王來了都得擦把汗再試。
馬大哥常說:“沒有辣椒就像計程車沒有輪胎,沒法走!”
鄰居老李是個喜歡看健康節目的人,每次看到馬大哥滿頭大汗地從餐館里出來,都忍不住勸他:“老馬啊,這辣吃多了,小心腸胃會造反的!”
馬大哥總是面帶笑意地回應道:“李大爺,我這腸胃猶如鋼鐵鑄就,任何辣椒都不在話下!”
果然,天有不測風雲。某個週末,馬大哥突然感到肚子劇痛,冷汗直冒。
起初他覺得只是昨晚吃的麻辣火鍋有點“過勁”,於是喝了幾口胃藥,心想緩一緩就沒事了。
可沒成想,這痛一發不可收拾,弄得他在車上都無法專心開車,臉色蒼白得像刷了麵粉。
在醫院裡,醫生王主任聽完馬大哥的描述后,眉頭緊鎖。
他說:“你這肚子痛持續多久了?”馬大哥撓了撓頭,含糊地說:“也有個把月吧,不過最近吃辣的時候不覺得,吃完就有點兒難受。”
檢查結果出來那天,王主任叫來了劉姐,面色凝重:“馬先生的腸道里有個腫塊,確診是腸癌。”
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劉姐的臉一下子白了,雙手捂著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主任回憶道,幾年前也有一位30多歲的患者,小李,是個銷售經理,天天應酬喝酒,吃飯圖個“勁爆口感”,最終也是因為腸癌早逝。
“其實,我和馬先生這樣反覆叮囑患者改正飲食習慣,不是為了嚇唬人,而是為了讓大家懂得一點:腸胃是有記憶的,它會記下每一頓‘火力全開’的晚餐。”王主任說道。
馬大哥一聽,嘴唇顫抖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主任嘆了口氣:“吃辣椒本身倒不是問題,關鍵是頻率和量。你一週七天吃天天吃辣,一周超過十次,能扛到今天也算奇跡了。”
“你知道嗎,長期攝入高刺激食物會引起腸道的慢性炎症,腸道壁變薄,最終演變成更嚴重的問題。”
劉姐在一旁點點頭,淚眼婆娑:“怪不得老馬這段時間老說肚子不舒服,可每次吃辣的時候卻什麼感覺都沒有。”
王主任接過話頭:“這是因為吃辣時,辛辣成分短時間內能激活腸道神經,掩蓋疼痛,讓人以為沒事,實則是加劇了腸道的隱患。”
回憶過去,馬大哥的腦海裡滿是那些讓人垂涎欲滴的麻辣火鍋、爆辣小龍蝦……他清楚地記得每次吃完辣之後的滿頭大汗,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彷彿是給生活打了一針“精神興奮劑”。
可現在,這感覺轉眼變成了冰冷的現實。
幾天后,手術被安排在了一個晴朗的早晨。王主任走出手術室,告訴劉姐:“馬先生的腫塊切除成功,但後續還需要化療和嚴格的飲食管理。”
術后恢復期間,王主任反覆和馬大哥講解注意事項:“以後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多攝入蔬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的食品。”
劉姐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老馬,你以後要是再吃辣,我可真要把你拴起來了!”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但這笑聲裡帶著一絲沉重。
王主任補充道:“其實,腸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它的輕視。希望馬先生的經歷能給更多人提個醒。”
關於腸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