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深圳特區報
●《畫非畫:
古代繪畫中的圖像與政治》
尹吉男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5年2月版
除了圖像與風格的研究,藝術史還能擴展哪些新的研究視角?藝術史研究能否超越學科的邊界,為更廣泛的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啟發?藝術史中的經典作為歷史的圖像遺存,是否還隱藏了更多的資訊?而今天的我們又是用什麼樣的方式破解圖像密碼,瞭解到這些隱秘的政治與歷史資訊的?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書由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倡議編選,彙集了藝術史研究中的一系列經典研究成果。這些文章,既是在藝術史研究領域具有突破性和啟發意義的研究成果,也是貫通藝術史、思想史、政治史與社會文化史的積極探索。
●《喬治·德·拉圖爾》
[法]帕斯卡·基尼亞爾 著
王明睿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5年2月版
本書是一部藝術史著作,以十七世紀法國畫家拉圖爾的生平與畫作為藍本進行創作。關於拉圖爾的生平,作者重點書寫了他的出身及其經歷的一次重大火災,這場火災不僅焚毀了畫家的絕大部分作品,也明顯導致了其畫風突變,使之陰暗、深邃,畫中人物與靜物常由一點微光照亮。除此之外,作者選取了拉圖爾的十幅代表作進行描繪與闡釋。
●《浮世長安:
唐代的民俗與人文》
程薔 董乃斌 著
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5年1月版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是承前啟後的鼎盛時期,總是引人無限遐想。本書將古代文學、藝術與民俗學研究相結合,運用詩文、史籍、筆記、小說等材料,從唐代的歲時節日、都市生活、各類婦女習俗、文人風貌、民間文學與技藝等六個方面詳細分析唐代民俗。書中多角度再現唐人的日常生活情境與唐朝的時代氛圍,挖掘民俗事象背後的文化心理,展現了唐人多樣的人生姿態。這部著作不僅宛如一幅勾勒唐代人海風情的長卷,也是一部探討民族心理、情感與文化的力作。
●《皮格馬利翁效應:從奧維德到希區柯克》
[瑞士]維克多·I. 斯托伊奇塔 著
陳繆男奇 潘靖之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5年1月版
在現實與模仿現實的藝術之間有一類自主存在的形象,即擬像。擬像既未被柏拉圖學說徹底擯棄,也並非由現代性重新發現,它的力量由真正的創始神話“皮格馬利翁神話”奠定。本書從有關擬像主題的現代思想出發,遵循藝術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以“顛倒原型與摹本之間的層級結構”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為敘事路徑,探尋生成了擬像的美學、魔法與技術技巧的變動關聯,提供了自古希臘至二十世紀極其新穎的擬像文化史。
●《時尚、文化與身份認同》
[美]弗雷德·大衛斯 著
熊亦冉 譯
譯林出版社
2025年1月版
你相信服裝會說話嗎?是什麼驅動了某類服裝成為時尚?本書將帶你讀懂文化差異、地區主義、性別不平等、身份認同等問題是如何影響了時尚的發展,又是如何依附於時尚進行表達的。作者弗雷德·大衛斯關於時尚理論與社會問題的論述,詳盡地分析了從中心到邊緣的時尚模式,與仍處於萌芽階段的平民主義時尚模式,如何以一種並置的矛盾方式反映出了後現代時期世界經濟與文化認同之間的對立關係。
●《藝術小史:
從史前岩畫到當代藝術》
[英]夏洛特·馬林斯 著
黃格勉 譯
理想國·上海三聯書店
2024年11月版
這是一本包羅萬象、契合當下的藝術入門小書。作者以藝術史的敘述之法娓娓道來,帶領讀者穿行於遼闊多樣的藝術世界,領略從10萬年前至今的藝術魔法。從洞穴繪畫的起源,到秦始皇打造兵馬俑的創舉;從印象派、立體主義等流派輪番登場,到當代藝術百花齊放,成為強大的社會變革力量;從沙龍展的出現,到大型博物館和連鎖畫廊的興起……在歷史長河中,見證藝術的誕生、交融與演變,掌握藝術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