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朱軍岷作品 《鹿王天尊》 2023浙江十佳旅遊商品
記者 陳友望 通訊員 潤丹
3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銅”品牌創始人朱軍岷登榜。自此,“銅雕父子”朱炳仁與朱軍岷,以“一門雙國遺”之姿,成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難得的父子組合。
回溯至清同治末年(1875),朱家第一代在紹興石灰橋畔創立“朱府義大銅鋪”,開啟了朱家銅藝的歷史。經歲月沉澱,鏤雕、蝕刻、疊鑲等“八大技藝”逐漸成熟,2008年,“銅雕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回憶與銅雕的初次結緣,朱軍岷頗為感慨:“上世紀90年代,剛大學畢業的我,因為父親找不到打銅工人,便放棄‘鐵飯碗’,拿起了銅榔頭。”這一拿,便是三十多年的堅守與執著。
朱炳仁,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中國當代銅建築之父”。他以杭州雷峰塔、靈隱銅殿、峨眉山金頂等百余座標誌性銅建築與銅工程,創立了中國銅建築藝術的高峰。2006年,他突破傳統範模的束縛,開創“熔銅藝術”,讓液態銅如潑墨般自由流淌,將中國銅藝文化推向歷史新高度,也讓自己成為中國青銅藝術史上第一個留下姓名的藝術家。
自幼深受父親影響的朱軍岷,決心要將家族的傳承發揚光大。投身銅藝事業後,他率領團隊承建了杭州香積寺、東極寶塔、G20杭州峰會主會場、新鄭黃帝故里等地的銅建築與銅工程,與父親攜手打造了中國第一座銅雕藝術博物館——江南銅屋,成為中國銅建築營造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傳承人。
在藝術探索中,朱軍岷憑藉對熔銅藝術的深刻理解,以“熔銅禪畫”“熔銅清供”“琅彩銅畫”等新形式,為銅藝術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其作品多次獲獎,在2022年至2024年間,《福祿平安》《榴傳盛世》《平安如意》分別在相關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與“百鶴金鼎獎”,他也獲得“2024中華老字型大小傑出貢獻獎”。
朱軍岷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技藝與精神,更將中國銅藝從“殿堂之高”走向“生活之廣”。他常說,“小時候,銅器幾乎家家戶戶都能見到,如今卻很難尋覓到它們的身影。”為了“讓銅回家”,2008年他創立“朱炳仁·銅”品牌,融合傳統銅文化與現代生活,推動銅文創產業發展。“朱炳仁·銅”品牌還與國內外眾多博物館合作,成功入駐故宮博物院,重塑了華夏文明中的銅美學。他的作品還多次作為禮品贈予外賓,成為傳播中華文明的文化載體。
在非遺技藝傳承與發展之路上,朱軍岷步履不停。他積極投身國家藝術基金“銅雕藝術人才培養”、第二輪“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學藝”等專案,廣納徒弟,精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非遺傳承人與高技能人才。此外,朱軍岷在麗水、衢州等地設立匠人工坊,幫扶鄉村匠人,助力鄉村振興。他始終致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銅藝術,為中國銅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站在新起點,朱軍岷謙遜地表示:“我只是個‘守藝人’,真正了不起的是祖先留下的智慧。未來,要讓銅藝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成為中國遞給世界的金色名片。”朱炳仁、朱軍岷父子兩代人的堅守與創新,不僅完成了非遺技藝的傳承,更將中國銅藝推向了世界舞臺,譜寫了中國銅藝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