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古代衣架
更新于:2025-03-26 03:12:17

本文轉自:團結報

  □戚  舟

  古人的衣架不如今天便捷,卻更有藝術美感和觀賞價值,許多文化載體都有它的身影。出土於湖北曾侯乙墓的戰國早期雲雷紋漆衣架,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早的衣架實物,後來者大多是據此的變形或升級。

  先秦時期的衣架有兩種,豎立的叫“楎”,橫架的叫“椸”,但用豎架的不多,一則面積小、掛衣少,二則不美觀。當時,由底座、立柱和橫杆組成的“椸”極為流行,不僅可搭衣數量多,且造型多變。

  敦煌壁畫中描繪了從北魏到隋唐五代衣架的多變形象。如北魏257窟南壁後部的“沙彌守戒故事”中,所繪衣架在戰國早期雲雷紋漆衣架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橫杆,既有加固作用,還可在橫杆處搭小衣或腰帶。晚唐85窟窟頂東坡的“楞伽經變故事”中,所繪衣架橫杆兩端各懸一盤,一邊放一鳥,另一邊放砝碼,實為稱重的天平。它的底座也有創新,是十字交叉型,更穩當,也能懸掛更多衣物。

  唐朝時期,“椸”才有了“衣架”之名。《濟瀆廟北海壇二所廟堂碑陰》中“竹衣架四,木衣架三”的記載是目前已知“衣架”一詞的最早出處。宋朝時期的衣架多為“雙桿型”,更注重細節和美感。如河南禹縣宋墓壁畫梳妝圖中的衣架,兩根豎柱間夾有兩根橫杆,上層橫杆兩端伸出一截,被雕成上翹的花朵形狀,既好看,還能在兩端掛些香囊、玉佩等物。還有鄭州南關外北宋磚室墓墓壁的磚雕傢俱中,衣架又有了新設計——兩道橫杆間多加了三個小立柱,具有更強的承載力,也更美觀。河南洛陽邙山宋墓壁畫磚雕中的衣架繼續推陳出新,橫桿間的小立柱換成鏤空圖案,如一扇透光極好的木窗,底座由倒“V”型的小木條支撐,整體看來猶如可移動的屏風,即使不掛衣物也很有觀賞性。

  到明清時期,衣架有了素衣架与雕花衣架之分。由底座、立柱和一根或一根以上橫桿組成的叫素衣架,在兩根橫桿間雕有圖案的就叫雕花衣架。如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明代黃花梨龍首衣架,是具有鮮明皇家風格的雕花衣架。衣架搭腦兩端雕出須發飄動的龍首,中牌子上分段嵌裝透雕螭紋綿環板,立柱下端有透雕螭紋站牙抵夾,雕花繁複高雅,使得整個衣架猶如一件藝術品。此外,該衣架整體由活榫連接,便於移動、拆卸和組裝。

四十載筆墨深情
四十載筆墨深情
2025-03-26 06:04:29
鮮活靈動說“乖”字
鮮活靈動說“乖”字
2025-03-26 06:05:05
一種文學史觀的建構
一種文學史觀的建構
2025-03-26 06:05:08
遼契丹文銅魚符
遼契丹文銅魚符
2025-03-26 06:05:57
大院短箋(圖)
大院短箋(圖)
2025-03-26 06:07:21
文峰塔修繕
文峰塔修繕
2025-03-26 06:09:51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5-03-26 06:10:04
追溯起源,展現印記
追溯起源,展現印記
2025-03-26 06:12:30
晝夜相停話春分
晝夜相停話春分
2025-03-26 06:13:28
出海的“靈珠”
出海的“靈珠”
2025-03-26 06: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