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油燈”是個什麼燈
更新于:2025-03-26 03:12:31

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付遠書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燈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蘊含著光明與希望、團圓與相聚。在四川省成都市沙河源街道的金府燈具城內,有一家免費開放的成都宇曜古燈文化博物館。自2015年開館以來,該館收藏各類中外古燈具及古燈文化文物4000多件,接待中外觀眾70多萬人次。

館長姚宇林與古燈結緣還要追溯到40年前。

“我18歲從河南來成都當兵,再回鄉已經是9年後。”姚宇林回憶,當時,思鄉心切的他回家後看見角落有兩盞寄託了童年記憶的老油燈,諸多往事湧上心頭。臨走時,作為一份特殊的鄉愁,他將這兩盞老燈帶回了部隊。“若沒有這次返鄉經歷,我對古燈可能不會有如此情愫。”

走進博物館,燈具按照時間順序整齊擺列,姚宇林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起來。早期的燈具十分簡便,沒有過多雕飾,後來用石頭雕刻成動物形狀的燈逐漸出現。從銅、瓷、水晶、琉璃再到現在的電燈,上千年的歷史變革中,燈的材質越來越多元。這些知識是姚宇林在收藏燈時通過翻閱古籍學到的。

在燈的王國,除了用來照明,還有滅蚊等諸多用途。“這盞叫‘省油燈’,根據古書記載,這盞燈大約出自唐代,燈是空心的,下面注滿水,燃燒時可以減緩燈油的揮發,達到省油的目的,其實就是現在常說的冷卻原理,早在千年之前就被古人運用到生活中了。”姚宇林說。他還介紹了“滅蚊燈”,考慮到蚊子、飛蛾等飛蟲喜光,燈就點在小口處下方的底座上,熱燈在向上冒的時候會形成一股熱浪氣流,從而使內部空氣的壓力產生變化,把飛蟲席捲進來。

博物館還藏有一部分和燈有關的紅色文物。如20世紀20年代的老竹燈、煤油燈、馬燈,抗日戰爭時期的信號燈,抗美援朝時期的電石燈等。工作人員還專門為這批紅色文物噴印製作了相應的黨史畫作,觀眾能一邊看畫一邊欣賞紅色老燈。

不久前,金牛區長久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參觀博物館,姚宇林對孩子們可能感興趣的古燈進行了重點陳列。講解即將結束時,姚宇林關閉所有照明電燈,點亮了事先準備好的古燈,借助微弱的燈光告訴小觀眾,即便在如此照明條件下,我國古代依然湧現出許多偉人,作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以此啟發他們熱愛生活、擁抱光明。

“不同時代的燈具承載著不同時代的文明火種。”姚宇林說,如今,70歲的他從未停止過對燈的搜集。近日,博物館所在的金府燈具城正在進行改造升級,他希望未來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博物館,傳承古燈文化。

姚宇林收藏的燈具,左一為“省油燈”。   受訪者供圖

年華易老 技藝永存
年華易老 技藝永存
2025-03-26 00:23:48
圍爐煮茶(外一首)
圍爐煮茶(外一首)
2025-03-26 00:25:47
集郵的生命力
集郵的生命力
2025-03-26 00:41:59
白雲山上採茶忙
白雲山上採茶忙
2025-03-26 00:50:29
書頁里的時光
書頁里的時光
2025-03-26 00:53:31
封神“榜”的功能
封神“榜”的功能
2025-03-26 00:55:04
我的拿手好戲
我的拿手好戲
2025-03-26 0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