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發起“文藝導師共享計劃”——
“文藝+身邊故事”讓群眾“唱主角”
俞 潔 本報記者 周傳人
“我們首次發佈了包含音樂鑒賞、舞蹈教學、聲樂合唱等20余堂家門口的‘精品課’,不僅有貝多芬交響樂賞析等高雅藝術鑒賞課程,還有為基層群眾量身定做的廣場舞學習、流行歌曲演唱、越劇教學等,希望能真正走進群眾的心坎裡……”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童家村文化禮堂熱鬧非凡,省級文化特派員、浙江《山海經》雜誌社有限公司考級中心主任吳瑩和她帶來的“文藝導師共享計劃”受到了當地村民的歡迎。
“文藝導師共享計劃”由吳瑩聯合省級文化特派員,杭州愛樂樂團小提琴手、二級演奏員劉灩灩以及當地各級文化特派員等共同發起。首批文藝導師由來自小提琴、二胡、曲藝、書法等不同領域的8名文藝精英擔任。他們將帶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走進基層,為培育、提升江北區基層文藝骨幹、文藝團隊業務水準作出貢獻。
“去年經過老師的點撥,我們團隊的節目效果大大提高,實現了質的飛躍,大家都讚不絕口,我們也很開心。”天水鄰里合唱團團長繆曉春欣喜地說,“這次省級文化特派員攜手行動,精準把師資、節目、活動送入基層,群眾對此充滿了期待。”
童家村是出過“一村兩院士”的文化歷史名村,素來傳承著仁厚孝悌的家風。2024年,吳瑩作為省級文化特派員被派駐到這裡,在和當地幹部、村民交流中瞭解到慈孝文化后,吳瑩決定從“文藝浸潤”獲得,開啟“家風流韻,愛在童家”慈孝鄉村品牌建設專案。
自派駐以來,吳瑩注重發揮省級文化特派員“朋友圈”的作用,一方面開通了“文藝資源直通車”,來自浙江省文聯輸送的文藝團隊經常來“巡村”;另一方面讓“輸血”轉化為“造血”,啟動“我要上村晚”海選,對轄區村社的文藝力量進行了一次全面摸底,併發揮省、市、區三級文藝力量聯動作用,逐個上門指導通過選拔登上村晚舞台的團隊,獲得了基層團隊的歡迎。
江北區曲藝家協會主席孫健勻是童家村的“文藝村長”。他常常到村裡與村民促膝談心、拉家常,瞭解村民需求。在吳瑩的聯動下,孫健勻上接省文聯資源、下接群眾一線,編排村民喜歡的歌舞,策劃村民喜歡的活動,村歌《愛在童家》、村舞《在希望的田野上》……這些沾泥土、帶露珠的鄉村主題文藝作品,用“文藝+身邊故事”讓群眾“唱主角”,增強了村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吳瑩表示,將繼續推出文藝骨幹培養計劃“plus版”,攜手文聯、高校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集合多方名師力量,深入基層送學上門,全面提升活動頻率與覆蓋範圍,每周開展一次培訓、講座、藝術展演活動,推動“周周有活動,村社強隊伍,節目創精品,文化工作多點開花”,進一步增強基層文藝的造血功能。
“我們接下來繼續用好‘文藝導師共享計劃’,建設區域‘大美育圈’,深入村社、企業、校園等地,廣泛開展各類文化公益活動,為基層文藝賦能,讓它們有更強的生命力。”寧波市江北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群眾文藝團隊天水鄰里合唱團表演《世界贈予我的》等歌曲 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