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一次,14年烏鎮互聯網峰會,這次不僅馬雲在,還邀請了蘋果的高級副總裁布魯斯·塞維爾,當時雷總說:“勵志用5-10年時間做到全球第一”。布魯斯·塞維爾當時回了一句:“It's easy to say,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還在很長時間里被人認為是高情商的回復。
其實我們倒也不必抱著看爽文的心態,代入類似蕭炎“莫欺少年窮”的心理。以當時的視角滿布魯斯·塞維爾的心態可以說完全合理,畢竟自己是全球最負盛名最強大的數碼3C科創企業的SVP,彼時的雷軍雖然已經是國內知名的天使投資人,但創辦的企業確實還不足以和蘋果相提並論,當時的小米只是一個比較有潛力的獨角獸,離上市都還有很長的路,所以以當時的情況布魯斯·塞維爾的這句說說容易做做難儘管讓人難堪,但確實也符合昂撒人一貫的傲慢和自負,甚至以他們的姿態確實都談得上“高情商”了。
但他也好,12年的馬雲和董明珠也罷,他們可能都難以設想當年他們並不特別在意的雷軍能通過他自己深信的“踩上風口豬都能起飛”的理論真的通過15年的努力讓小米成為了橫跨數碼、家電、智慧生態和智能電動車的巨無霸企業,反而讓自己當年的輕視成為了久遠時間線上的迴旋鏢。
就如我在上個月小米雙Ultra發佈會上所說,當你堅持在做一件長期主義的事時,你所遭遇的這些痛苦、不理解、質疑和遇冷都是很正常的事,大部分人都是追漲殺跌,現在小米順風局人人都能出來吹一嘴,但誰又記得21年那個終於下定決心自己重資入場自己建廠自己搞資質造小米自己品牌的車,那時候又有幾個人歌頌?
我們應該都記得,直到SU7上市前,我們還能看見鋪天蓋地的“軍兒收手吧”“小米SU7上市即倒閉”“起個大早趕個晚集”,那麼現在我們再回首,小米的成功在於在預期不明時的長期主義,在於對高端化的執著追求,在於對自研和科技的不懈探索,在於對冷眼嘲笑的不屑一顧。
這所有的所有,才成就了今天的小米,今天這個人人吹捧的小米,在一年前甚至還被人人喊打。
這是最好的爽文,這也是對真正付出者最好的回報。
所以,我們年輕人不要怕被嘲笑,不要怕犯錯,恰恰相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多試錯,但也不能盲目地試,要順勢而為,要在實踐中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論並通過不斷地調整去進一步強化。
你要相信你會在以後的歲月里感謝當時不懈的自己,你終將會獲得屬於你的光輝時刻。
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