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誇越崩潰,你誇對了嗎?
更新于:2025-04-04 21:21:06

你知道嗎?誇孩子還大有學問,誇不好效果適得其反,孩子越來越提不起勁。要真誠又不刻意地誇到點兒上,誇得孩子愛聽,動力滿滿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得要下一番苦功夫。畢竟,“誇孩子”這件事,零成本,效果又奇佳,性價比這麼高的事兒,咱們可真得學會啊!

孩子沒誇在點子上,效果適得其反

我們經常習慣性誇孩子:“你真聰明”“寶寶太厲害了”,孩子們得到了表揚,心裡美滋滋的。但問題也來了,一旦沒有被誇,孩子就會不高興。甚至沒有做好,也不願意接受現實。其實,沒有目標,誇不到點兒的誇,有時還不如不誇。類似的,還有很多“誇不到點上”的表揚和鼓勵,聽上去不僅敷衍,更讓孩子一眼識破父母的“套路”。它們都長啥樣呢,列舉幾個看看大家曾經中招了多少:

一、只表揚孩子聰明而不是鼓勵

現在很多家長都已經轉變了觀念,知道要通過誇獎的方式來鼓勵孩子,經常會表揚孩子“你真聰明”“你真是太棒了”,時間久了,發現孩子越誇反而越經不起挫折。一點點失敗就會讓孩子無法面對,根本輸不起、不敢接受挑戰。因為他覺得,我的聰明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很厲害,我是因為聰明才被誇獎的,我要做的就是避免挑戰,避免做那些讓我看起來不聰明的事情。

二、籠統地誇獎而不具體

誇獎孩子還有一個誤區,就是誇獎得非常籠統,不夠具體,比如孩子寫字得有進步,家長誇“你做得真好”。對於這樣的誇獎,孩子不知道自己被表揚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是坐姿端正還是寫字態度認真,是字距大小適中還是字體優美,也不清楚自己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過度誇獎孩子

有的家長過於推崇鼓勵教育,三句話不離誇獎,即使孩子只是完成了他應該完成的分內之事或者是輕而易舉能夠完成的事情,也會誇獎一番:“哇,寶貝完成今天的作業了,太棒了!”“寶貝吃完了碗裡的飯,太厲害了”這樣高頻率的誇獎,其實反倒稀釋了誇獎對於孩子的激勵作用。或者讓孩子為了誇獎而去做本來應該完成的事情,缺乏責任心。

四、採用和他人比較式的誇獎

家長誇獎孩子時的另外一個誤區,就是進行比較式的誇獎,比如“你比XX小朋友厲害多了,很棒!”這種誇獎的方式看上去的確很容易激勵孩子,但其實卻有著一定的弊端。這樣的誇獎讓孩子的關注點變成“超過別人、贏過別人”,而不是能夠完成這件事本身。長此以往,他們會變得很在乎輸贏,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爭個輸贏、分出勝負,從而出現怕輸、怕失敗、好勝心過強等問題。

要怎樣誇孩子,才能事半功倍呢?

1、誇孩子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特質

尋找孩子通過後天努力可以改變的品質並加以鼓勵,這是誇獎準則中最關鍵的一條。將誇孩子“聰明”“基因好”,改為誇他“自律”“勇敢”等這些後天可以改善的品質,説明孩子找到改變的方向。

2、誇孩子做得好的細節部分。

比如孩子放學回來跟你分享他的繪畫作品,與其敷衍地誇一句:“畫的真棒”,不如耐心聽孩子分享畫中有趣的故事,告訴孩子“這幅畫裡面表達的都是你自己的奇思妙想,媽媽非常喜歡”“你都會用近大遠小的原理來表達畫面中的距離感了”這樣誇孩子的好處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值得表揚,下次孩子就會再接再厲,做得更好。

3、誇孩子完成事情的過程,而不僅僅歸結於他的聰明

“你太聰明瞭”是很多家長誇孩子慣用的萬能語句。孩子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孩子運動會拿了金牌,孩子能完整地背下一首古詩。很多家長就會把這一切孩子的進步歸結於孩子智商高,孩子天生聰明。而不是去誇獎孩子努力的過程。如果我們鼓勵和表揚的,是孩子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投入的精力、產生的想法、不被輕易打敗的毅力,以及不斷嘗試的決心……那麼就算沒有通篇的溢美之詞,語氣也不是那麼充滿驚歎,孩子依然能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心和愛護。哪怕家長只是陳述了孩子努力的過程,孩子也會感覺到,原來媽媽真的看到了我的努力!

看到這裡,你對如何正確誇孩子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瞭解?想發揮鼓勵的正面作用,那就不妨學起來、用起來吧,看看被誇的孩子能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