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今年55歲,是個忙碌的辦公室職員,平時沒怎麼關心過自己的牙齒。最近他刷牙時牙齦老出血,幾顆牙還鬆動了。他覺得這是年紀大了的正常現象,沒當回事。可他還有更煩心的事——最近常感到疲勞,胸口偶爾發悶,他以為是工作壓力大,運動少導致的。
一天家庭聚餐,他的侄女,一位醫學生,見他吃東西費勁,關切地問:“叔叔,你的牙還好嗎?牙齦出血和牙齒鬆動可不簡單。你知道嗎,牙齒健康跟全身健康有關,牙周病可能傷心臟。”
陳老一愣,筷子停在半空,“真的?我以為只是牙的問題。”侄女點頭:“研究說牙周病跟心臟病、糖尿病有聯繫。”飯後,他久久平靜不下來。
也許,牙齒問題不只是小毛病,而是身體的警鐘。他暗下決心,得重視起來了。
▲關注醫食參考 成為養生達人▲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牙齒健康情況與人體多系統存在密切關聯。數據顯示,近95%的成年人曾經歷齲齒困擾。
多項佇列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比口腔健康者高出1.5至2.3倍。日本老齡健康追蹤研究顯示,55歲前缺失超過10顆牙齒的群體,未來十年全因死亡率提升67%。
口腔健康不僅能反映衰老進程,更是全身健康的窗口。研究顯示,牙齦炎症可作為全身低度炎症的重要指標。牙周病致病菌產生的內毒素,可經毛細血管進入全身血液迴圈,誘發系統性炎症反應。
牙齒不好,可能是疾病來襲
1.牙齒健康與心血管疾病
日本國立迴圈器病研究中心對4萬名45-64歲受試者追蹤10年的研究發現,每缺失一顆后牙,心肌梗塞發生風險增加5.4%。牙周致病菌可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加速。
2.牙周病與糖尿病
維生素代謝研究證實,重度牙周炎患者糖尿病患病風險是健康者的2-3倍。牙周炎介質會加劇胰島素抵抗,形成"炎症-代謝"惡性循環。每日規範刷牙可使糖化血紅蛋白水準降低0.25%。
3.咀嚼功能與營養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保留20顆以上功能牙的老人,膳食纖維攝取量比缺牙者高40%。后牙缺損導致的咀嚼效能降低,可能引發蛋白質、維生素等關鍵營養素攝入不足。
長壽的人,牙齒有6個特點
健康監測數據顯示,具有長壽特徵的人群普遍呈現以下6項口腔健康指標:
1. 牙齦狀態良好
牙齦紅腫或出血,這可能意味著口腔有炎症,甚至是牙周病的前兆。特別是7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牙齦出現超過2毫米的萎縮,那麼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可能增加30%。
2. 完整的咀嚼功能
良好的咀嚼功能不僅有助於消化,還與壽命長短有直接關係。研究顯示,下頜咬合力達到1000克以上的人,其五年生存率較高,能夠提高22%。
3. 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每天刷牙兩次,並使用牙線清潔牙縫,有助於大大減少齲齒的發生率,甚至可以降低53%。為了保護牙齦,建議選擇軟毛牙刷,並使用“45度震顫法”輕柔清潔牙齦緣,避免用力過猛造成傷害。
4. 定期的專業口腔維護
定期的專業口腔清潔能夠有效預防牙周病,進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牙周深度清潔,有助於去除難以清除的頑固牙結石。
5. 營養均衡的飲食
每天的飲食中,應該包含足夠的膳食纖維(大約30克),而堅果類食物不僅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還能提供必需的礦物質,有助於牙齒的健康。此外,均衡飲食對於牙齒、牙齦等口腔組織的健康至關重要。
6.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半年進行一次全口牙片拍攝,可以早期發現口腔內的潛在問題。特別是牙周病,早期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老年失智症)的關係密切。研究顯示,患有早發牙周病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幾率是沒有牙周病人群的1.78倍。
牙齒健康監測是生命品質的重要保證。通過維護口腔健康,我們既可預防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等局部問題,更能對全身健康風險進行早期預警和干預。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