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藝術
更新于:2025-04-03 07:15:21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流動的藝術

——孟加拉國的人力車繪畫

作者:曾瓊

《光明日報》( 2025年04月03日 13版)

    達卡街頭的人力車繪畫 張千揚攝

  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街頭巷尾,有一種流動的藝術,它以人力車為畫布,以生活為顏料,繪製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生動活潑的圖畫。這就是孟加拉國獨有的人力車繪畫——一種源自民間、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形式。2023年,孟加拉國人力車畫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孟加拉國人力車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印巴分治前的達卡。20世紀初,手拉人力車在印度加爾各答流行。1938年前後,人力車開始在達卡地區出現,到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達卡的人力車和人力車畫已經十分流行。人力車畫最初的目的是吸引乘客,但因為其豐富的藝術表達,逐漸成為孟加拉國本土藝術和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孟加拉國人力車繪畫的創作主題與時代的變化發展密切相關。早期的人力車畫,多以宗教故事和神話傳說為主題,它們以鮮豔的色彩和誇張的形象,傳達著對神靈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電影明星肖像為原型的畫作十分流行。在孟加拉國爭取獨立前後,藝術家們通過人力車畫記錄獨立戰爭的英雄事蹟。20世紀70年代之後,孟加拉國迎來獨立後的重建和發展時期,人力車畫開始融入更多的現代元素,如電影明星漫畫、想像中的城市景觀、鄉村生活和自然風光等。其中,孟加拉國烈士紀念碑、國家議會大廈、中央紹黑德塔等都是當代人力車畫的主要題材。近年來,位於賈木納河上的班加班杜大橋成為人力車畫的新寵。

  由於在人力車上繪製人物形象曾一度遭到禁止,動物也成為人力車畫藝術家們創作的主題,並由此形成了狐狸控制交通、老虎在路上行走等別具一格的流動景觀。此外,各種寓言、童話、傳說等都是人力車繪畫的題材,如有的作品表現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有的作品表現貝都因人在沙漠中趕駱駝,英勇的孟加拉人與巨獸搏鬥也是人力車藝術家最為喜愛的創作題材之一。

  藝術形式上,人力車畫以其獨特的配色和風格著稱。大膽的色彩運用如鮮黃、艷紅、湛藍和翠綠,構成了孟加拉國人力車畫的視覺標識。風格上,與南亞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學院派”藝術相反,人力車畫是一種完全根植於孟加拉國本土的藝術。大多數傳統的人力車繪畫藝術家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他們的繪畫技巧和藝術風格完全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和對美的獨特理解,是一種自發的創作行為。正是這種非“學院派”的自由創作,賦予人力車畫以獨特的個性和魅力。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對孟加拉國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的真摯表達。

  現代技術的發展為人力車畫藝術帶來一定挑戰。傳統的人力車繪畫是由藝術家在人力車上手工繪製而成。如今,數位印刷得到廣泛應用,面對印刷品的衝擊,人力車繪畫藝術家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繪製孟加拉國的各種代表性場景,如水稻收割、庭院休閒、河岸日落等,這些作品被送往國外,成為展示孟加拉國地理文化特色的視窗。

  孟加拉國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們也十分熱衷於對人力車畫這一本土民間藝術資源進行再創作。在時裝設計領域,孟加拉國本土設計師們將人力車畫元素融入現代服飾,創造出了獨特的時尚風格。著名本土時裝設計師比比·拉塞爾長期以來一直將人力車畫作為主要設計元素,在她設計的木製手鐲、包、服裝等產品上,能夠看到各類與人力車有關的圖案。

  在當代藝術領域,人力車畫也展現出了新的生命力。2022年,人力車畫藝術家德潘·達斯與許多孟加拉國藝術家一起參加了在德國舉行的著名文化藝術展覽——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孟加拉國藝術家們以人力車畫,向世界展示了孟加拉國藝術的特點和文化多樣性。

  孟加拉國的人力車畫,就像流動的歷史畫卷,不僅承載著孟加拉國的歷史記憶,更反映出孟加拉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變化。作為孟加拉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人力車畫源自孟加拉國人民的日常生活,蘊含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以其自由的創作手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了孟加拉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放眼全球,人力車畫展現了一種超越於西方藝術框架之外的藝術形式,它以孟加拉國本土文化為根基,體現了一種多元、包容的藝術精神,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成為孟加拉國的文化符號之一。

  (作者:曾瓊,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多彩活動點亮假期
多彩活動點亮假期
2025-04-06 07:55:31
千年石窟做“針灸”
千年石窟做“針灸”
2025-04-06 11:04:32
微看點
微看點
2025-04-07 07: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