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文化傳播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
更新于:2025-04-08 12:19:09

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思政講堂

基於文化傳播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

陳孟博

文化在空間上呈現出多維性,不同國家、民族、種族的文化形態不同,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形成了動態、多樣的文化樣態。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加強與多元文化的融合,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思政教育工作實現質的飛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創新實踐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活動豐富學生體驗,推動文化傳播與思政育人的緊密結合。

文化傳播視角下

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全球化和資訊化的深入推進,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成為世界文化發展的主要趨勢。學校作為文化傳播和傳承的重要陣地,將文化融入思政教學,正是基於提高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及糾正錯誤價值觀的需要。

將文化融入思政實踐課程中,既符合創新發展傳統文化的需要,開闢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又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挖掘先進文化中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具體而言,海量文化資源為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把文化資源引入課堂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可使學生接觸到更加多元的文化觀念和形式,拓寬文化視野,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助力學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認識和道德素養。同時,還為思政課程的實踐教學創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文化資源作為思政課程資源的延伸,是增強教學感染力、培育學生核心素質的有效途徑。例如,在雷鋒、劉胡蘭的故事中體會家國情懷,從黃泛區的歷史發展中學習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品質,這些均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激勵學生主動承擔起文化傳承的時代使命。

基於文化傳播的

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策略

以實踐為導向是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關鍵,應遵循理論邏輯和實踐規律相統一,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文化傳播與思政育人相聯繫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創新、師資隊伍健全等途徑,將文化資源與思政實踐課程進行深度融合,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思政教學品質、促進文化高效傳承。

創新教學內容,注重豐富性。首先,應深入挖掘文化資源,豐富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思政課應選擇與當前社會發展相契合、與社會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內容,如紅色文化、茶文化等,以豐富思政教學內容。其次,應根據人物、事件、實踐內容等劃分實踐教學的板塊,形成系統的實踐專題。在思政實踐課上,教師應對文化內容進行生動講解,而不是直接複述,並結合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例對所學知識進行剖析。再次,學校也可以將地方優秀文化融入思政課程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

創新教學方法,注重針對性。其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所授內容以視頻、音訊、圖片等形式呈現出來,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增強學生對文化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如放映紅軍長征的動畫,生動形象地呈現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蹟,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情感共鳴。其二,教師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實踐育人貫穿於課堂、校內校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課堂實踐上,開展紅色劇本殺撰寫、微電影創作、話劇展演等活動,讓學生聚焦文化主題進行創意構想和演繹,加深對相關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在校內實踐上,開展文化專題講座、舉辦文化主題演講等校園公共活動;整合社會資源,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在校外實踐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地,鼓勵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解和價值認同。其三,高校可以打造文化傳播的微媒體平臺,建設大學生喜愛的思政教育環境矩陣。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及時發佈和更新相關文化內容,推送生動有趣的文化故事、分享思政知識,豐富線上教學資源,拓展思政教育的覆蓋面。

創新教師隊伍,注重專業性。複合型師資隊伍是思政教育的堅實力量,也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重要途徑。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教師應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和文化修養,既要學得廣,也要學得精。一方面,高校應注重思政師資力量的培育,加強思政教師的文化教育。既要定期開展相關培訓,也要為教師爭取更多研修機會,提高他們文化傳播的能力與水準。同時,高校還應統籌校內各學科的優勢和特點,鼓勵整合文化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加強思政教師與其他專業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各學科融合,如在整理紅色文化人物故事時,可建立“思政+學科”協同教研機制,邀請歷史教師從史實考證與時代背景角度切入,與思政教師共同構建“史實考據—精神提煉—藝術表達—技術賦能”的全鏈條紅色文化育人案例庫。另一方面,根據教材和課程內容的設置情況,教師應科學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加強對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和安排。合理設置實踐活動內容,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接近的實踐形式,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悟多元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認知。

[作者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專案“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4SJGLX1057)的研究成果]

激發銀髮旅遊新活力
激發銀髮旅遊新活力
2025-03-26 04: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