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物剛從地里挖出來
更新于:2025-04-06 07:42:52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小長假去逛考古展

聽策展人說說

它有多“新鮮”

有些文物

剛從地裡挖出來

臨海鳳凰山窯址·青釉瓷爐

▲雲和顯聖灣遺址·陶鬶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青釉方瓶

▼湖州吳興三灣窯址群·陶塑

  “浙裡尋珍——2024年度考古成果展”正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展出。

  去年,全省共有148項發掘專案進入評選,其中有26項入圍,3月初,通過現場PK,評選出了10項,成為2024年度考古重大發現,評選由潮新聞獨家媒體支援。

  今年是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舉辦的第十個年頭,但舉辦展覽,卻是頭一回。

  如何將26個考古專案“搬”到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的西湖美術館?400多件文物,怎麼看?

  這個春天,如果你要去逛博物館,請帶好這份策展人攻略。

  時效性強,是展覽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館員吳絲禾劃的第一個重點。

  換句話說,這是2024年度浙江考古成果的集中檢閱,將最新的發掘成果展現在觀眾面前。

  有多新?有些文物,甚至剛從地裡“挖”出來。

  比如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部分文物,“12月份才出土,3月份就拿過來展覽了,直接從田野到展廳。”

  遺址的發現也很“新”,比如剛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的仙居下湯遺址,明星文物“下湯罐”,這下也展出亮相。

  這裡要解釋一下:仙居下湯遺址雖然早在1984年就發現了,但它包含了上山文化中晚期、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階段,是上山文化中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遺址,而經過這些年持續不斷地考古,又有了新的突破——

  比如在下湯遺址中,發現了一個獨立的自然黃土台地,上面有人類活動的遺跡。在中心黃土台地週邊,又發現了十余座上山文化時期人工堆築的土台環繞在其北部及東部。根據現在的推測,這些土檯子功能不一,各土台可能對應基本的社會單元。

  吳絲禾介紹說:“這是上山文化社會結構的重大突破,同時,也填補和刷新了人們對早期農業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水平的認識。”

  資訊量大,這是第二個重點。

  但如何將26個專案、400余件文物串聯起來?

  “遺址的性質都比較複雜,內容很豐富,每個都可以做專題。”吳絲禾說。

  策展團隊最後決定按時間線來:“比較科學和直觀,便於讓觀眾理解。”以時間線為軸,展覽共分為文明新證、越地風華、東南肇興、海陸交響四個單元,展現了史前、商周、漢唐和宋元明清的考古新發現。

  最值得一看的莫過於第一單元的文明新證,聚焦了距今11000年至4000年間浙江史前考古的突破性發現:下湯遺址縱貫新石器時代始終,實證萬年文明史;皇朝墩遺址發現早期大規模水稻種植,是稻作文明起源探索的新材料;汶溪遺址補全河姆渡文化的歷史拼圖;浙西南的小熊山、顯聖灣遺址豐富了好川文化聚落研究……

  “今年的發現進一步完善了浙江史前文化譜系,大家可以看到浙江史前部分非常完整的文化序列,基本上囊括了浙江新石器時代所有的考古學文化。”吳絲禾說。

  為了讓普通觀眾理解,策展團隊在解說上盡量使用了精簡易理解的語言,並劃了重點,每個遺址還配備視頻解說以及相關的背景介紹,“告訴大家這些發現新在哪裡,重要在哪裡。”

  第三個重點,則貫穿整個展覽——穿越千年,總有一些東西保持不變,比如土壤,比如氣候。江南土軟,氣候潮濕,為了防止大型建築的沉降,不一樣的時代,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在寧波鎮海汶溪村,河姆渡人想了一個辦法,他們用豎立的木樁構成高出地面的底架,用懸空的地板使得房子和地面隔離,以達到防潮。它有個貼切的名稱,叫“幹欄式建築”。

  到了戰國兩漢時期,越國人則用了兩種構築方式:一種由方形立柱、長方形墊板及墊板下圓木組合構成;另一種筏狀地欛,由多條圓木橫縱間隔相疊壓呈網狀鋪設,看起來就像個“木筏”。在越國傳統欄杆式建築之下,聰明的越國人將中原台基式建築有機結合,既保證了通風防潮,又有效化解了建築的壓力,確保了整體的安全性。

  北宋時期的嘉興東塔寺是國內首次完整揭露的、結構處理最為複雜的塔基遺址,被後人評價為“千年不沉降”,代表了北宋江南地區在軟土地基上建造大型建築的基礎設計和建造的最高水準。能工巧匠們先挖了深坑,打下密集地樁,再進行夯土,用土木混合結構解決基礎問題。木構框架被分為了“內、中、外”三重套箱,既有夯土,也有板樁支撐。有意思的是,塔基中還放了52口大缸。這些大缸有什麼用?答案還在探索之中。

  “為了打破26個遺址過於分散的講述,我們還進行了資訊點的串聯,比如江南的軟土地基,我們整理了一面圖版,供觀眾理解。”吳絲禾說。

  【服務區】

  展覽時間:

  即日起至5月25日(9:00-17:00)

  展覽地點:

  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

春天讀書正當時
春天讀書正當時
2025-03-26 04:00:58
越過心中那座山
越過心中那座山
2025-03-26 04:01:06
母親的石磨子豆腐
母親的石磨子豆腐
2025-03-26 04:02:25
傳茶守藝 代代不息
傳茶守藝 代代不息
2025-03-26 04:02:26
動人歌聲“唱”起來
動人歌聲“唱”起來
2025-03-26 04:02:28
讓科技賦能民族音樂
讓科技賦能民族音樂
2025-03-26 04:03:17
仙海發現10米石龍
仙海發現10米石龍
2025-03-26 04:04:14
站立的遐思漫讀
站立的遐思漫讀
2025-03-26 04:04:21
《群山絕響》再版記
《群山絕響》再版記
2025-03-26 04:04:22
兩出好戲 講述愛情
兩出好戲 講述愛情
2025-03-26 04:06:32
茅針兒青青
茅針兒青青
2025-03-26 04:06:57
個人藏書的歸宿
個人藏書的歸宿
2025-03-26 04:07:13
遠去的煤油燈
遠去的煤油燈
2025-03-26 04:07:35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2025-03-26 04: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