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江西日報
■ 周慧虹
4月是我國全民閱讀月,一系列主題鮮明的閱讀活動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從“宣導全民閱讀”到“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再到如今的“深化全民閱讀活動”,近年來,各地積極構建書香社會,大力加強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不斷豐富閱讀資源,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推進全民閱讀還有一大利器,那就是如今幾乎人人愛不釋手的短視頻。若能因勢利導,充分運用好短視頻,提升全民閱讀成效或可事半功倍。
閱讀意義重大,對讀者來說,它助其站上更高的思想山峰,欣賞更美風景;於整個社會而言,閱讀是最基本的文化建設,在傳播思想文化、提升國民素養、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文明風尚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與熱衷於刷短視頻不同,有些人讀紙質書就是讀不進去。“牛不吃草強按頭”,機械地要求人們讀書,只會使不少人對書敬而遠之。其實,無論是讀文字、聽聲音,還是觀看短視頻,只要能夠較好地獲取知識和資訊,領會背後的思想和智慧,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品格,那麼也就可以說,它達到了一定的閱讀目的。從這個角度看,短視頻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傳統閱讀的受眾群體。此外,作為初級讀者利用短視頻提升閱讀興趣可謂順理成章,即便資深讀者在讀書讀累了時,刷一刷與閱讀的書籍相關的短視頻,從中汲取相應的文化養分,同樣不失為走進了書香世界。如果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全民閱讀的持續性也將越來越強、覆蓋面越來越廣,現實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
短視頻還能對文化出版業起到有效的提振作用。推進全民閱讀,需要有更多的好書出版出來,走向千家萬戶。短視頻有條件為紙質書提供更多行銷、導流、帶貨的新機會。近年來,大量出版機構在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平臺拓展新市場,提升經營效益。比如,莫言、畢淑敏、梁曉聲、周國平、倪萍等多位名家利用拍攝短視頻、新媒體直播方式發售新書、推薦好書,廣受大眾歡迎。此外,有些文化出版機構藉助短視頻增強與讀者的互動,聽取有益的意見與建議,還將一些優質知識類短視頻內容轉化為紙質圖書,進一步豐富了出版內容、提升了出版品質,使得更多的人愛上讀書、讀上好書。
運用短視頻助力全民閱讀,前提條件是有好的短視頻。不可否認,當前網上的短視頻內容參差不齊,不少短視頻粗製濫造,拼湊、移植、抄襲、洗稿等亂象屢見不鮮,內容同質化現象也較為嚴重。對此,相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政策標準,相關平臺也應落實內容審核機制,完善用戶反饋管道。正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早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所呼籲的,“短視頻如今變成純粹的消遣娛樂,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有關部門以及有能力的學者、文化人,應該用我們的才華來改變這一現狀,有意識地推出精心製作的短視頻”。這提示短視頻製作方要堅守職業初心,提高責任意識,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起來,努力以高品質的閱讀短視頻實現“良幣驅逐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