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墓博物館:“冷門”也可變“爆款”
更新于:2025-04-07 06:52:48

本文轉自:新華每日電訊

  
【博物館故事】

這是一個“小眾”古墓專題博物館,坐了多年“冷板凳”後,最近幾年突然從“冷門”變成“爆款”。2024年參觀人數攀升至205萬,並晉陞為國家一級博物館。許多遊客一下火車、飛機拖著行李箱便直奔而來。

洛陽古墓博物館,國內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屬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畫為一體的大型專題類綜合性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地下6米的展陳空間,給人視覺產生強大衝擊,最大限度復原展示了兩漢至宋金時期的25座古墓葬。這些墓葬既是珍貴的歷史藏品,也是觀眾可步入其中的展室。在這裡,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墓葬結構、磚雕壁畫,感受千年前的喪葬理念、審美風格與社會風貌。

博物館命運的轉折始於2023年。2020年至2022年間,洛陽古墓博物館進行了為期兩年多的閉館提升改造。其間,催促開館的網友多次將其推上中國博物館熱搜榜。

重新開館後,洛陽古墓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和體驗感大幅提升,年接待觀眾量從原來的30多萬人次暴增至140萬人次,2024年更是超過200萬人次,成為年輕觀眾熱衷打卡的文化地標。

博物館在讓文物“活”起來方面下足了功夫。文化表達與沉浸式體驗的結合,讓博物館在年輕群體中備受青睞,35歲以下觀眾佔比近七成。

沉浸式遊覽專案“古墓探寶 妙游地宮”結合壁畫復原、拓印臨摹等體驗,讓觀眾以互動方式走進歷史;實景劇本殺《古墓探秘》,通過小劇場演繹與演員互動,將歷史故事鮮活呈現;“余韻朤朤——古墓樂舞復活記”音樂會,由真人複刻墓葬中的樂舞元素,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藝術享受。

此外,以館藏文物為核心的“古墓尋龍記”“她是誰”等研學課程,也在各個年齡段的觀眾中廣受歡迎。

洛陽古墓博物館不斷創新表達方式,給古墓文化祛魅並令其煥發新生,帶給觀眾沉浸式體驗,激發他們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以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多維探索。

日前,洛陽古墓博物館副館長張建文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

【對話館長】

記者:洛陽古墓博物館在展陳上的思路和最大特色是什麼?

張建文:洛陽古墓博物館在展陳設計上的特色,首先體現在對墓葬文化的深入挖掘與去神秘化表達。

基本展陳《葬制大觀——洛陽歷代古墓集萃》,不拘泥於傳統考古學“三段式”敘述(墓葬形制-隨葬品-結語),而是將構成墓葬的各種元素以文化視角呈現。

其中,第一展廳《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以河洛地區為主線,向觀眾打開一扇古代墓葬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大門。第二展廳《河洛遺塚——洛陽典型墓葬陳列》則讓觀眾直面墓葬本體,瞭解墓葬形制,感受磚雕、壁畫之美。尤其原址展示的北魏孝文帝景陵,打破了人們對帝陵神秘莫測的固有想像。

整個展陳邏輯由巨集觀到微觀、從文獻到實物,逐步展開,使古墓葬成為解讀古代社會制度、信仰習俗與藝術美學的重要視窗。

其次,在參觀氛圍的營造上,博物館力求構建沉浸式體驗,讓觀眾“走進”歷史。墓葬展區的展板介紹簡練、克制,四條通道採用夯土質感的壁面設計,使人彷彿置身墓道,觀眾還可親手觸摸墓室的牆壁、磚石,感受千年時光沉澱下的歷史。通過這樣的空間塑造,觀眾得以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慢下來,靜心體悟古人對生死的思考,甚至與千年前的生命軌跡產生共鳴。

記者:你認為博物館出圈的關鍵是什麼?

張建文:關鍵在於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獨具辨識度的文化產品。

每座博物館都有其獨特資源,核心在於深入挖掘、研究和轉化。無論是實體文創,還是文化創意活動,打造其他館難以複製的差異化體驗至關重要。

以洛陽古墓博物館為例,我們的優勢並不在於單件文物的精美,而在於整體的參觀氛圍。觀眾在這裡接觸到的不是孤立的器物,而是完整的中國傳統墓葬文化。這種體驗,正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如何讓觀眾愛上博物館、愛上傳統文化?

張建文: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古今一體”。“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博物館人如何看待歷史,就是六個字——溯源、還真、今解。

古人與今人同樣有衣食住行、七情六欲,只有站在理解與共情的角度,才能更好闡釋古代文化。同時,創新傳播需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只要堅守博物館人的學術底線和文化使命,就可大胆嘗試。

記者:未來洛陽古墓博物館如何持續吸睛?

張建文:我覺得還是合作共贏,單靠博物館自身的資源和人員,難以滿足公眾對文化體驗日益增長的深度與廣度需求。因此,我們積極與有志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各方攜手,深挖館藏特色,打造獨具辨識度的文化創意活動。

今年2月,我們發佈了“文化創意活動招選公告”,吸引了不少文化創意公司的積极參與,目前正處於甄選對接階段。未來,我們將繼續藉助社會力量,為公眾提供更具沉浸感和創新性的文化體驗,讓古墓文化煥發持久魅力。

(記者任卓如)新華社鄭州電

土裡有黃金
土裡有黃金
2025-03-26 03:03:52
最是春雪遐想時
最是春雪遐想時
2025-03-26 03:09:05
超然臺上的蘇轼
超然臺上的蘇轼
2025-03-26 03:09:23
“當年萬里追花季”
“當年萬里追花季”
2025-03-26 03:09:51
纏繞時光的香與念
纏繞時光的香與念
2025-03-26 03:10:01
《移情》
《移情》
2025-03-26 03:10:09
包玉明
包玉明
2025-03-26 03:10:36
《哪吒》
《哪吒》
2025-03-26 03:10:42
夜雨對床長相憶
夜雨對床長相憶
2025-03-26 03:10:50
千畝茶園春意濃
千畝茶園春意濃
2025-03-26 03:10:57
學術眼
學術眼
2025-03-26 03:11:33
豬八戒吃西瓜
豬八戒吃西瓜
2025-03-26 03:11:34
大同遐思
大同遐思
2025-03-26 03:12:02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2025-03-26 03:12:07
漫話古代衣架
漫話古代衣架
2025-03-26 0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