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古老歷史的“鼓樓之宗”
更新于:2025-04-06 08:08:21

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黎平述洞獨柱鼓樓:

擁有古老歷史的“鼓樓之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江南

黎平述洞獨柱鼓樓簡介:

黎平述洞獨柱鼓樓,又名“現星樓”,坐落於黔東南州黎平縣岩洞鎮述洞村下寨,始建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此鼓樓由當地著名工匠楊正儒設計建造,為七層平簷四角攢尖頂、密簷式木結構建築,是侗族地區現存唯一的鼓樓雛形。

鼓樓融侗族鼓樓、花橋風格於一體,裝飾樸實無華,無泥塑彩繪,不用一釘一鉚。樓高15.6米,佔地58.68平方米,1至6層均為上方形重簷。底層四周設靠欄板凳,朝北開一門,內設火塘,四面陽刻“天官賜福”。第三層穿插枋上設抬梁枋,中部安四根長瓜柱,互相連通,規模遞減。第四層十字穿插枋上鋪臺板,約1米處置鬥狀台頂,蓋小青瓦。

述洞鼓樓歷經風雨,至今仍保持原樣,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其利用槓桿原理組合框架,內部結構如傘狀,中心僅一根立柱直至頂端,故名“獨柱鼓樓”。此鼓樓對後世鼓樓建築影響深遠,被公認為侗族鼓樓始祖,對研究侗族文化具有重要價值,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黎平縣文物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慶蘭:

侗族文化的活化石

鼓樓,這一與侗寨同生的建築,是侗族社會團結和家族凝聚力的象徵。它反映了侗族以鼓樓為中心的社會組織形式和文化生活方式,承載著侗族的集體記憶和人文精神,成為侗寨的標誌性建築。

在岩洞鎮述洞村下寨,獨柱鼓樓尤為引人注目。傳說此地原有一棵巨杉,人們常圍坐其下。杉樹枯萎后,村民們仿其形建造了獨柱鼓樓。這座鼓樓不僅是現存古老的鼓樓之一,更見證了侗族數百年的歷史變遷、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

“述洞村居民大多為明朝時遷徙而來,獨柱鼓樓是他們在新家園重建生活、凝聚族群的象徵,體現了侗族遷徙過程中的文化延續與發展。”黎平縣文物事業發展中心的吳慶蘭說。

為保護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當地政府多次進行修繕。修繕過程中遵循民族傳統工藝,堅持“最小干預”原則。2017年完成了本體修繕和消防工程。

此外,當地還選任寨老和村幹部為公益監督員,成立傳統村落公益性保護機構,加強對獨柱鼓樓等傳統村落的保護。

追溯起源,展現印記
追溯起源,展現印記
2025-03-26 06:12:30
馬拉松為什麼這麼熱
馬拉松為什麼這麼熱
2025-03-26 06: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