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假日經濟動能澎湃
更新于:2025-04-01 19:36:26

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 梁修明

在大美安徽,人們品文化名山、嘆奇松怪石、看徽州古村、賞水韻濕地,徜徉於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交融的徽風皖韻之中;在上海,全球品牌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等經濟形態場景,正重構全球消費創新生態;在山城重慶,遊客漫步千米紫藤長廊與萬畝金色油菜花田,沉浸式體驗田園休閒度假……眼下,假日經濟別樣紅,越來越成為一種具象場景、一個網路“熱詞”,引發廣泛熱議,不斷爆火出圈。

可以說,假日經濟的火熱場景,既彰顯了健康、休閒、綠色、數位、融合等消費潮流新趨勢,也折射出我國假日經濟市場所具有的強大韌性、活力和動能。

何謂假日經濟?假日經濟是指人們利用公休日集中購物、旅遊、休閒和娛樂等消費的行為,進而帶動供給增加、促進市場繁榮、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綜合性經濟模式。

近年來,隨著假日消費產品、內容和服務的持續完善優化,消費活力得以有效釋放,居民假日經濟消費活力旺盛,假日經濟熱度持續向“高”攀升、向“新”而行。

數據彰顯假日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2023年,我國居民國內出遊人數為48.91億人次,相較於上一年增加23.61億人次,增長幅度為93.3%。2024年國慶假期期間,全國國內旅遊人數為7.65億人次,同比增長5.9%;遊客總花費7008.17億元,同比增長6.3%。

應當看到,假日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比如,在一些消費場景中,項目內容、消費模式、商品種類等高度相似,創新性、內涵性、特色性不足;有的商品質量和服務水準良莠不齊,消費感受體驗不佳,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有待完善;還有的在下沉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系統綜合承載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與此同時,也應實事求是看到閒暇時間、消費能力不足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假日經濟高質量發展。

“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釋放文化、旅遊、體育等消費潛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從制定專項措施、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權益保護等方面,對大力提振消費、擴大國內需求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進一步釋放假日經濟新動能、推動假日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多措並舉、凝聚合力、久久為功。

以“增”減負。增收減負是提升消費能力、賦能假日經濟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所在。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並從“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管道”“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紮實解決拖欠賬款問題”等方面有針對性地著力解決制約消費的突出矛盾問題。說到底,讓老百姓的錢包更加豐盈起來,消費的熱情、意願才能旺起來,也才能更好激發假日經濟澎湃新動能。

以“新”提質。進一步探索豐富假日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新體驗,比如,有的地方或景區打破傳統界限,實現現實與虛擬、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深挖特色優勢、歷史文化、數智科技,將餐飲、文旅、購物、娛樂等內容元素跨界創新融合,滿足消費者個人化、多層次、品質化的假日經濟消費需求。

以“優”擴容。進一步完善優化下沉市場消費基礎設施,比如,聚焦“衣食住行遊購娛”等環節,全鏈條全方位完善交通、餐飲、住宿、景區、購物、娛樂等假日經濟發展要素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環境整治,增強承載能力,提升服務水準,優化消費品質等等。

以“制”聚力。進一步加強假日經濟政策舉措和制度體系多樣化、標準化支持建設,比如,前不久印發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深入開展消費供給提質、消費秩序優化、消費維權提效、消費環境共治、消費環境引領等五大行動。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對大幅提升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推動假日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特步“突圍”
特步“突圍”
2025-03-26 03:19:30
千禾“歸0”
千禾“歸0”
2025-03-26 04:42:07
悅己消費 商機可期
悅己消費 商機可期
2025-03-26 04: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