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 本報記者 吳江海 劉洋
圖為3月29日航拍的銅陵博物館外景。本報記者 關敬生 攝
與文物“對話”、尋歷史之美,有“城市文化會客廳”之稱的博物館,是春日研學的熱門場所。3月29日,銅陵博物館內遊人不斷。
“最近這段時間,我們日均接待的研學遊學生群體約500人,大多來自本地及周邊的中小學,他們在這裡追溯青銅文明,探究銅產業發展歷程,也瞭解銅陵這座城市的歷史印記和文化符號。”銅陵博物館社教部負責人賈淩表示。
銅陵博物館展陳主體為銅文化,輔之以陶瓷展等,並以現代3D科技類比再現了銅礦“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冶鍊場景。
館內可見商代的饕餮紋爵、西周的龍柄盉,還有青銅劍、青銅鏡等諸多青銅器物。“對話”文物,觀展者猶如走進了漫長的時光隧道。
以白玉為眼、以碧璽為身、以黃金為足的“金螃蟹”,其華麗的外表吸引了眾多觀眾。“‘金螃蟹’可以說是銅陵博物館的網紅了,現場看比網上看更漂亮,很多人都是奔它而來。”雖經時光洗禮,但文物依然璀璨奪目,令前來參觀的學生王子軒讚歎連連。
在博物館的一隅,師姑墩遺址考古成果展正在展出。近300件展品涵蓋石器、陶器以及考古工作者們的工作影集、考古日誌等。陶鈴、雞冠耳盆、假腹豆以及斜柄刀、錕、鉞等一批珍貴文物在這裡與遊人“對話”。
師姑墩遺址考古展品生動再現了古銅陵先民“開山鑿礦、熔舊鑄新”的壯闊場景,其中西周鑄銅刻紋陶范的首次系統展出,填補了長江下游青銅鑄造技術研究的空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開展以來,師姑墩遺址考古成果展已吸引逾萬人次參觀,接待20余個研學團隊。
據悉,銅陵博物館將推出“非遺燒箔畫趣制”“師姑墩遺址探秘”等活動,讓更多人沉浸式探尋歷史遺跡,感受揭開歷史秘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