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署為什麼 被稱為“衙門”?
更新于:2025-03-30 08:28:06

本文轉自:溫州都市報

衙門是古代官署的一種俗稱,就是官吏辦公、辦事的地方。其實“衙門”最初是軍事用語,是用來稱謂軍旅營門的。因此,營門被稱為“牙門”。

衙門原為“牙門”。古代常用猛獸鋒利的牙齒象徵武力,軍營門外常常放有猛獸的爪、牙。後來為了方便,就用木刻的大型獸牙代替真的猛獸牙齒,還在營中的旗杆頂端裝飾獸牙,懸掛的也是齒形的牙旗。

大約到了唐代,“牙門”逐漸被移用於官府,“牙門”也被誤傳為“衙門”。唐人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說:“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音稍訛變,轉而為‘衙’也。”衙門一詞廣泛流行開來。宋以後,“衙門”就徹底取代“牙門”,成為官署的代稱。

唐詩裡的愛情
唐詩裡的愛情
2025-03-26 05:03:54
少年愛跑八仙燈
少年愛跑八仙燈
2025-03-26 05:56:43
四十載筆墨深情
四十載筆墨深情
2025-03-26 06:04:29
鮮活靈動說“乖”字
鮮活靈動說“乖”字
2025-03-26 06:05:05
一種文學史觀的建構
一種文學史觀的建構
2025-03-26 06:05:08
遼契丹文銅魚符
遼契丹文銅魚符
2025-03-26 06:05:57
大院短箋(圖)
大院短箋(圖)
2025-03-26 0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