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賦美”擔起文化發展新使命
更新于:2025-03-26 04:54:04

本文轉自:嘉興日報

“文藝賦美”擔起文化發展新使命

——南湖,2024奮進之路④

  ■記者 李 玲

  通訊員 吳雯悅 陳潔翔

  螢光棒如星河搖曳,細膩溫柔的歌聲流淌……本月上旬,位於南湖區的嘉興536藝術空間內,嘉興“花房”青年音樂會熱力唱響,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余名觀眾。

  這場音樂盛宴不僅是藝術與城市的共生實踐,更是南湖區以“暖”字為本、聚焦百姓精神需求的生動註腳。2024年,南湖區錨定“文化強區”戰略,以“文藝賦美”為引擎,在文化產業發展與惠民工程中雙向發力。特別是聚焦“兩個文化”,南湖區在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上實現有力提升,交出了一份厚重而亮眼的答卷。

  文化“引力場”聚鏈成勢

  文化產業的繁榮,離不開優質企業的深耕與引領。2024年,南湖區在招引文化龍頭企業,打造名人文化IP、精品文化項目上持續突破,勞雷影業等重量級企業的落戶,為區域文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如同磁石吸引鐵粉,南湖區營商環境“強磁場”效應釋放。去年7月1日,浙江勞雷影業有限公司正式遷址南湖區,這一影視行業“標杆”的落地,標誌著南湖文化產業版圖的進一步升級。

  勞雷影業不僅攜其水下機器人及海洋勘探裝備製造專案紮根南湖,更以紀錄片電影《裡斯本丸沉沒》的全國公映掀起文化波瀾。

  這部由方勵執導、南湖區參與製作的影片,憑藉對歷史真相的深刻挖掘與藝術表達,斬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並在全國引發觀影熱潮。南湖區通過組織點映、宣發聯動、媒體推廣等舉措,助力影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和平理念的文化載體。

  勞雷影業與南湖區的“牽手”,進一步撬動了南湖區大視聽產業的鏈式發展。

  在其牽線下,南湖區聯合“國字型大小”編劇研究院舉辦全國青年編劇特訓營,吸引中國影協編劇教育工作委員會資源落地,為影視創作築基;規劃中的青年電影展與老—青影視傳承平臺,則瞄準產業鏈延伸,致力孵化南湖特色IP。

  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影視與文旅的深度融合,將成為南湖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與此同時,南湖區與騰訊音樂的簽約合作,為“音樂+文旅”開闢新路徑,放大了“南湖歌城”品牌綜合效應。2024年,“嘉興·南湖古韻國潮月”活動以國風歌手劉宇為推介官,將傳統韻味與現代潮流碰撞出火花;第二十一屆南湖合唱系列活動覆蓋中小學比賽、文化走親、群眾合唱大賽等多元場景,線上線下共吸引群眾約56萬人次。通過引入市場團隊、搭建合作平臺,南湖區正構建起“產業—創作—消費”的文化生態閉環。

  文化產業的枝繁葉茂,離不開品牌活動的滋養。

  2024年,南湖區深化打造“南湖有戲”、端午子胥廟會、摜牛爭霸賽等文化IP,讓戲劇、民俗、非遺走入街頭巷尾。去年5月開啟的南湖有戲“惠·劇”展,以金庸演劇嘉年華、非遺戲曲疊加展等7大主題單元,打造11天的“全民戲劇幻境”。原創兒童劇《紅船·星河》赴京公演併入選2024“戲劇中國”優秀劇碼,更彰顯了南湖文化原創力的提升。

  文藝星火點亮城鄉詩意

  文化不僅要“高處立”,更需“寬處行”。2024年,南湖區以“文藝賦美 樂享南湖”工程為抓手,推動藝術走出劇場、融入生活,榮獲全省“文藝賦美”工程十佳區縣稱號,讓文藝的星火在城鄉各個角落燎原。

  “如果把南湖的‘文藝賦美’工程比作一場‘繁星計劃’,那麼486名志願者便是散落城鄉的星辰。”南湖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166個“文藝賦美”點位如同星圖座標,去年,2200餘場“文藝賦美”活動共吸引線上線下群眾約110萬人次。

  走進南湖的街巷,文藝的氣息觸手可及。從城市廣場的即興演奏到鄉村舞臺的“民星”齊秀,從“非洲鼓”的動感節奏到村歌裡的婉轉鄉音,藝術以最質樸的方式浸潤百姓生活。在“1+11”工作模式下,南湖區聯動11個鎮(街道)打造12個精品點位,形成“周通報、月交流”的常態化機制,讓“文藝賦美”既有溫度又有章法。

  鄉村文化振興是“文藝賦美”的重要維度。南湖區立足“一村一品”,培育“聯小蘆”“花開永紅”等鄉村文藝品牌,挖掘《豐收中國》等農村題材佳作,讓民間藝人、文化骨幹成為舞臺主角。鳳橋鎮永紅村的舞龍腰鼓隊、大橋鎮胥山村的非遺傳承工作坊等,既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村民共創共用的成果。“以前覺得藝術離我們很遠,現在自己就是表演者!”大橋鎮建國村舞獅隊的一位村民感慨。

  數位化與市場化雙輪驅動,則為惠民工程注入新活力。眼下,南湖區聯合QQ音樂發起的“煙雨南湖 一曲入畫”文旅歌曲徵集大賽正在進行,用旋律勾勒江南水墨;通過“線下演藝+線上直播”模式,營造濃厚的“文藝賦美”社會氛圍。社會力量的參與更拓寬了文藝邊界——藝培機構帶來少兒舞蹈快閃,民間劇團演繹本土話劇,政府搭台、百姓唱戲的機制讓文化真正“活”在民間。

  今年,南湖的文化圖景愈發清晰:勞雷影業等企業構建產業高地,“文藝賦美”工程織就惠民網路,歷史文脈與當代創新在此交融。正如南湖畔隨風搖曳的柳枝,文化的生命力在於紮根土壤、向上生長。南湖區將持續深化文旅融合,讓文化成為城市最溫暖的底色、百姓最真切的自豪。

當民歌與AI相遇
當民歌與AI相遇
2025-04-01 09: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