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山東工人報
唐詩是中國詩歌藝術的巔峰,可謂名家輩出,精品如林。而唐詩中的愛情詩,則又是這座諾大的百花園中的一株奇葩,她散發著馥鬱的清香,展現著瑰麗的芳容。然而,愛情不全是花好月圓、輕歌曼舞,她也有風霜雨雪、坎坷泥濘,甚至生離死別。今天,不妨讓我們走進唐詩,走進愛情,去品味那個中滋味吧。
相思懷念是愛情的永恆主題,這類風格的詩作首推王維的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一粒小小的紅豆,寄託著無限的思念,托物言志,意境悠遠。張九齡的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曾被多少人引用傳誦。一個望月,一個懷遠,情景交融,哀婉纏綿,真誠動人。岑參的 《春夢》“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也纏綿悱恻,極具感染力,為世人稱讚。
唐代前期,國力強盛,統治者不斷用兵邊塞,因而諸多閨怨詩應運而生。王昌齡的 《閨怨》一詩就是代表作: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愛情的力量終於戰勝了追求功名利祿的思想,一個 “悔”字表達了心中的怨氣,不該讓丈夫去邊塞覓求仕途。金昌緒的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表現的是唐代經濟發達,外出經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妻子就得常年在家等待丈夫回來團聚。當然,大詩人李白的《子夜吳歌》同樣感人至深: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其實,唐詩中也不乏大膽追求愛情的詩: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愛,雙去雙來君不見。”能成為夫妻,生死不離,還羡慕什麼神仙呢?這是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代表作。劉禹錫的 《竹枝詞》也寫得意趣盎然,俏皮活潑: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首詩的后兩句,被人們認作是歷經千百年而魅力不減的詩句。
李商隱,這位空前絕後的愛情詩達人,把唐朝的愛情詩推向了巔峰。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的傳神之筆,對愛情的描述,簡直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寄語贈言的經典之作。
愛是生命的本能,愛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精神活動。這種兩情相吸、兩情相悅的獨特情感,被詩人們用文字描繪成一幅幅水墨丹青,定格在心底。走進唐詩,閱讀愛情,不就是去用愛喚醒那些沉睡的愛情和歷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