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老靳行色
山西很古,現存的中國古代七大鐵塔竟然有三座在山東,太不可思議了,山東的底蘊就是深啊!
我國古代鐵塔有鎮江的甘露寺鐵塔、當陽玉泉寺鐵塔、聊城鐵塔、濟寧鐵塔寺鐵塔、泰安岱廟鐵塔(西天書院鐵塔)、府谷縣孤山鐵塔、杜鎮千佛鐵塔等,其中聊城鐵塔、泰安鐵塔、濟寧鐵塔都是山東的,而且這三座鐵塔一個比一個年代久遠。
泰安鐵塔(西天書院鐵塔)
泰安的鐵塔有多個名字,如泰安塔、西天書院鐵塔、天書觀鐵塔、岱廟鐵塔等,始建於1533年,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
泰安塔位於岱廟後院西側,因東側為明代銅亭,故又有銅亭鐵塔之說。鐵塔建於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是當時的民間香會組織自發募捐所建。鐵塔六角十三層,塔身分層鑄造,而後套合,造型質樸巨集偉。自四層始,塔身四面各開一拱形門並有飾紋。初時,鐵塔位於天書觀內,也就是宋真宗泰山封禪時,天降詔書之地。
抗日戰爭時期,鐵塔被日軍炮火炸毀,現在僅存底部四層,每層高0.6~0.9米,平衡3.8米。殘存的塔體之上鑄有全部捐資者的姓名籍貫,僅三級塔身上就有兩萬人之多,這樣數量巨大的鐵塔題名在國內應該首屈一指了吧? 1973年,鐵塔遷到岱廟院內現在的位置。
聊城隆興寺鐵塔
聊城鐵塔因位於護國隆興寺內,故又名隆興寺鐵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位於聊城市東關京杭古運河河畔,原護國隆興寺內東南角。因鐵塔始建年代無文字記載,根據塔座石雕風格和修葺時發現的石碑推斷,建築年代當在南宋或遼金,距今大約900年歷史。
聊城鐵塔塔高15.8米,為12層八角形樓閣式佛塔。塔身用生鐵仿木構分層鑄造,第一層中徑1.53米,逐層迭裝而成。倚柱、鬥拱與一層相同。各層都有腰簷平座,腰簷仿木簷鑄造有檩枋、簷椽、飛椽、瓦垄及斜脊等。塔頂置仰蓮葫蘆寶瓶式塔剎。塔座部分為石砌正方形上下疊澀不對稱式須彌座,腰部浮雕力士、龍鳳、鳥獸和樂舞人物等精美圖案。
鐵塔年久失修,在1973年重修時,五層塔身和基座發現石函,石函外陳列有銅菩薩、瓷瓶、宋元古錢多枚。函內有小型銀棺,內有僧人骨灰及舍利子。石函外側有石刻銘文,說明原有的鐵塔在明代永樂年間倒塌,天順年間由東昌府僧綱司都、綱性深及隆興寺住持祖崇僧德寧募捐重修。
聊城鐵塔巍然屹立於大運河之濱,是大運河興盛的歷史見證者,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鐵石建築,不論在建築風格,還是在石雕藝術上,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濟寧崇覺寺鐵塔
濟寧鐵塔位於崇覺寺內,又名崇覺寺鐵塔,始建於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崇覺寺鐵塔及其附屬文物有聲遠樓、大雄寶殿、僧王祠和漢碑室,被列入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覺寺始建於北齊皇建元年,宋崇寧四年,濟寧當地有個商人徐永安的妻子常氏,還願鑄造鐵塔,當時只建了七層,明萬曆年間,濟寧道龔勉主持增建兩層和塔頂,因此崇覺寺又名鐵塔寺。
濟寧鐵塔通高23.8米,八角形塔身9層,計塔座在內共11層,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塔座設一西向塔室,為磚砌、仿木建築。室內供有大悲觀音千手千眼佛,佛座三面刻有佛教神話、講經、飛天等故事畫面。塔身鐵殼磚心,每層由勾欄平座、塔身、回簷三部分迭合而成。
1973年對鐵塔寺修繕時,塔基出土石棺一具,內置小銀棺,棺內放有舍利子若干。在明代增建層內,清理出銅佛兩尊,銅鏡一枚、瓷函、木函珍珠、水晶瓶及明版《大乘秒法案蓮花經》部分。另有長方形鑄字鐵牌一枚,正面鑄“佛赦令”三字,背面鑄“大明萬曆九年十一月朔”。
濟寧鐵塔整座鐵塔構件均較忠實地模仿木結構式雕模鑄制,不僅反映了宋代木構建築形制,而且也反映了宋代鑄造技術水準。
最近,山西的古建築旅遊很火,可是中國古代七大鐵塔,卻有三座在山東,你說山東的歷史文化底蘊到底有多深呢?我想說的是,山東傳統文化游、古跡游,“好客山東,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