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包樂史駕帆航行|翻船一次就夠了
更新于:2025-03-26 12:25:04

如今,許多夫婦會航行環遊世界,並書寫記錄他們的經歷。他們乘坐各種款式和大小的船隻,無論是否帶著孩子,或者貓狗。那遙遠的地平線看起來時如此誘人,以至於歐洲年度遊艇獎專門設立了一個“遠洋巡航船”(blue water cruisers)的類別。這些一體化的“遠航遊艇”是專門為熱帶和寒冷地區定製的,配備了最先進的導航設備、能與家中保持聯繫的互聯網、“可持續”的自動駕駛儀、海水淡化設備等,簡而言之,應有盡有。但無論準備得多麼充分,在大海上仍然可能出現各種問題,無論是電子設備、船隻本身,或是船員,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毅力來解決。一艘船的適航性最主要取決於它的船員。

這段引言旨在介紹一對非常古怪的英國夫婦,他們生活在棉帆、紙質海圖、測向無線電和沃克拖曳計程車儀的時代。邁爾斯(Miles)和貝麗爾·斯米頓(Beryl Smeeton)駕駛一艘經典的“紳士遊艇”,這艘遊艇是二戰前在香港設計建造的。他們駕駛著這艘遊艇在合恩角附近發生了大傾覆,並失去了兩根桅杆。邁爾斯·斯米頓在他多次再版的著作《一次就夠了》(Once is Enough,倫敦,1959)里講述了那次冒險以及之後發生的事情。後來他又寫了八本關於其他冒險經歷的有趣書籍,但都無法與這本傑作相提並論。

《一次就夠了》的封面(本文圖片均由包樂史教授提供)

“慈航”號(Tzu Hang)是一艘小艇(長46英尺、寬11英尺、吃水7英尺),船身優雅修長,是一艘具有獨木舟式船尾的雙端船,1938年由香港遊艇俱樂部的會長H.S.羅斯(H.S. Rouse)設計,採用緬甸柚木建造。這個特別的中文名字指的是觀音菩薩,她是海員的保護神,就像一位慈悲的擺渡人——“慈航”,將凡人的靈魂從塵世擺渡到極樂世界。

“慈航”號的線描圖

在斯米頓夫婦於1951年買下這艘船之前,他們就已經過著極其冒險的生活。相關內容記載在《竭盡全力:邁爾斯和貝麗爾·斯米頓的非凡生活和冒險經歷》(High Endeavours. The Extraordinary Life and Adventures of Miles and Beryl Smeeton,倫敦,1992)一書中,這本引人入勝的傳記是由他們不幸早逝的教子邁爾斯·克拉克(Miles Clark)撰寫的。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就足夠了。貝麗爾·斯米頓-博克瑟(Beryl Smeeton-Boxer,1905-1979)出身於一個英雄輩出的軍人家庭,“據人們回憶,在這個家庭里,沒有一個兒子是死在自家的床上的。”她的父親於1915年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前線犧牲,而她的兩個兄弟,邁爾斯和查理斯,同樣也是職業軍官,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了下來。

《竭盡全力:邁爾斯和貝麗爾·斯米頓的非凡生活和冒險經歷》書封

查理斯·博克瑟(Charles Boxer)在日本襲擊香港期間負傷,並被關進了戰俘營。關於這位有趣的人物可以聊的很多,但我在這裡只想提及一下,他在戰後成了研究荷蘭和葡萄牙海外擴張歷史的著名歷史學家。

當兩位兄弟都離開家後,喜歡冒險的貝麗爾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嫁給“第一個向她求婚的帥氣男人”來擺脫對她過度保護的母親。因此,她嫁給了大她14歲的軍官湯姆·佩蒂(Tom Peddie),並跟隨佩蒂前往印度。然而,在軍營里作為順從妻子的生活完全不適合她,很快她就離開了丈夫,獨自進行長途旅行和攀登山峰,這在當時都是極不尋常的。她的經歷真適合作為心理學家的研究素材!

也是在印度,貝麗爾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邁爾斯·斯米頓,也是一名軍人。兩人於1938年一起橫穿歐亞大陸前往英國結婚。婚後,她並沒有停止步伐,繼續前往巴塔哥尼亞、日本、中國和緬甸進行長途旅行。邁爾斯和貝麗爾還攀登了喜馬拉雅山脈,同行者包括後來因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而聞名的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在登山之旅期間,貝麗爾還生下了一個女兒——克莉奧(Clio),這個孩子後來證明和她的父母一樣難以馴服。

邁爾斯·斯米頓(1906-1988)在利比亞與德國的“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將軍的戰鬥中贏得了聲譽,隨後作為準將,在緬甸前線與日本人作戰時表現突出。

毫不奇怪,戰爭結束後,斯米頓夫婦在英國找不到不到歸屬感,他們移居到加拿大。貝麗爾在溫哥華附近的一座小島上買了一座廢棄的農場。當貝麗爾試圖將這座新買的地產進行開發時,邁爾斯又在加拿大軍隊中服役了幾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得出結論,他們(還)不適合鄉村生活。1950年,這對夫婦將農場託付給鄰居照看,帶著女兒動身前往英國,那的銀行里還存有一些繼承的錢款。

很不幸運,在1950早年,英國對現金出境實行嚴格限制,因此理論上是不可能將錢帶回加拿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所有現金都花在購買一艘遠航用的帆船上,然後揚帆離去呢?於是,他們開始尋找適合長途航行的遊艇。最終,他們在多佛找到了夢想中的船——“慈航”號。剩下的錢,他們買了兩隻鑽戒,並將其藏在龍骨裡。

邁爾斯和貝麗爾以軍事般的精確度為他們偉大的航行做好了所有準備,還有一個小問題: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航海經驗。在一位經驗豐富的船員指導下,他們進行了一次短暫的首航——一次前往荷蘭的航行。之後,邁爾斯、貝麗爾和克莉奧一家三口便揚帆起航,駛向加那利群島,准备由此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途中,他們在船上養了暹羅貓普韋(Pwe),克莉奧又在葡萄牙收養了一隻小狗普帕(Poopah)。

必須誠實地說,邁爾斯在沙漠作戰期間積累了豐富的星象導航經驗,而貝麗爾也在途中熟悉了她偶然得到的六分儀的使用方法。幾周內,儘管暈船,船員之間已經相當默契了。正如克莉奧後來所說的:“我和父親會在‘記住納爾遜!’和‘只持續三天!’的呼喊聲中,調整風帆、掌舵和嘔吐;而我母親雖然同樣感到噁心,卻會做飯——總是番茄湯——並一切照常。”十一個月後,在1952年6月,斯米頓一家三口帶著貓和狗,經過加那利群島、加勒比海、巴拿馬運河和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冒險之旅,最終抵達溫哥華。回到農場后,看著停泊在那裡的遊艇,那艘當了一年家園的小船,疑慮很快湧上心頭:賣掉那艘漂亮的船來換錢?絕對不行!

斯米頓一家三口和他們的貓狗

在“倘若生活中沒有冒險,世界將變得難以忍受”這一座右銘的指引下,斯米頓夫婦在1955年夏天再次揚帆起航。他們已將農場出售,計劃通過夏威夷前往澳大利亞,並參加在那裡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途中,他們在三藩市遇到了約翰·古茲威爾(John Guzzwell),一位25歲的造船匠,他跟斯米頓一家一樣,駕駛著自己建造的船“特裡卡”號(Trekka)前往夏威夷。當時,約翰並不知道,他將駕駛這艘六米長的小船環遊世界。可想而知,這次相遇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夏威夷,他們決定通過跳島航行的方式長途航行到紐西蘭。約翰會暫時將“特裡卡”號停放在紐西蘭,然後帶著一隻木匠工具箱上船,幫助實現貝麗爾的一個夢想:她不想再走巴拿馬航線,而是希望繞過合恩角航行至英國!就這樣,他們按計劃出發了。在約翰作為額外船員加入后,“慈航”號從紐西蘭出發前往墨爾本,先參加奧運會,隨後將克莉奧和小狗普帕送上飛機,前往英國的寄宿學校。

約翰·古茲威爾和“特裡卡”號

抵達墨爾本後,他們便不再關注奧運會,而是專注於即將開始的航程。約翰再次檢查了整艘船,並在必要的地方進行了加固。貝麗爾用她的縫紉機調整了風帆,併購買了海上一年所需的補給品。邁爾斯則專注於導航,並制定了航線:首先,將紐西蘭置於左舷,航行至南緯50度,然後藉助西風帶,保持在冰山線以上,駛向南美洲。

在耶誕節後的第二天,正值澳大利亞的夏季,“慈航”號正式啟航。長途航程開始了。四十七天后,1957年2月11日,斯米頓夫婦已經航行了4749海裡,船隻估計距離麥哲倫海峽約有900海裡。那天風力很小,約翰·古茲威爾藉此機會乘坐救生艇,在長繩拖曳下拍攝了這艘船的航行情況。

“我希望我拍下了你害怕的表情,”他回到船上時說道。“我們只擔心那台攝影機,”貝麗爾回答道,“你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我們可不能失去你。” 

第二天開始狂風大作,到了早晨,船隻在強烈的西風暴中順風而行。約翰也拍攝下了這一情景。房屋般高聳的巨浪從後方滾滾而來,在頂帆和索具的配合下,憑藉著一條長拖繩,他們成功地保持住“慈航”號的航向。這時,掌舵的貝麗爾看到身後湧起一道巨大的水牆,高得讓她意識到船隻永遠無法越過這座浪峰,“我什麼也做不了”,她腦海閃過這個念頭。巨浪翻滾著撲向“慈航”號,船被掀翻了。貝麗爾被拋入海中,因為她的救生索斷了。當她重新浮出水面時,看到船隻在不遠處,低低地漂浮在水面上,所有索具都漂浮在旁邊。她拉著繩索向“慈航”號遊去,數分鐘后,邁爾斯和約翰才將她拉回船上。甲板上的一切都被海浪沖走了,包括艙房和前艙口,導致洶湧的波浪可以通過甲板上兩個敞開的破洞直接灌入船內。船内的水位及腰,水泵也被漂浮的雜物弄壞了。

整整一天一夜,邁爾斯和貝麗爾都在瘋狂地用桶將船上的水舀出去,而約翰則用鬆散的木頭和帆布封住甲板上的洞。直到那時,他們才第一次評估損失。航海圖已經變成了紙漿,羅盤丟失了,無線電壞了,而且……舵也被沖走了。但是,在船的前部某處傳來哀傷的喵叫聲,他們發現普韋正蜷成一團,可憐地顫抖著。

“慈航”號從船頭進水、船隻傾覆、船身翻滾並撞斷桅杆、船體橫搖並轉向,直到掛上應急帆纜繼續航行的過程。

長話短說:依靠臨時的帆索和應急舵,船員們設法讓船隻勉強航行,三周後,“慈航”號艱難地駛入智利海岸的阿勞科灣(Arauco Bay)。這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那裡有一個智利海軍基地。接著,船隻在海軍造船廠進行了長達數月的修理。約翰粘合了新的桅杆,並製作了了新的艙口、甲板室和船舵。晚上,他們從岸上一艘舊漁船上偷走了螺旋槳軸,然後在附近煤礦的車間進行加工。斯米頓夫婦為“慈航”號重新刷上油漆,並為新桅杆絞接了支索和升降索,這次採用了沒有船首斜桅的桅頂索具。到1957年11月底,工程才完成,這真是個奇跡——因為當時的智利並沒有休閒遊艇產業,而且由於當時的進口限制,幾乎不可能獲得所需的設備。

幾周後將會刮南風,是乘風航行前往巴拿馬的理想時機,但這不是貝麗爾的初衷。她仍然想按照原定計劃繞過合恩角。與此同時,約翰·古茲威爾已經受夠了。他的修復工作已經完成,而“特裡卡”號正在紐西蘭等著他。約翰駕駛著這艘小船繼續他的環球之旅,並在回家後,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特裡卡”號環遊世界》(Trekka Round the World)一書。如今,“特裡卡”在不列顛哥倫比亞海事博物館展出。

《“特裡卡”號環遊世界》書封

1957年12月9日,斯米頓夫婦重新起航了。三周後就是耶誕節:邁爾斯和貝麗爾互拆禮物,並為遠在英國的克莉奧的健康乾杯。下午,風力增加至8級,他們升起了暴風帆;到了午夜,船隻在猛烈的暴風雨中順風行駛。到了第二天早晨,暴風帆也被收起,氣壓計降至28.6並保持著那裡。兩位船員把自己關在甲板下,任憑船隻隨波航行。“我的腦海裡全都是:哦,不!又來了!”邁爾斯·斯米頓寫道。接著,“慈航”號再次被一個巨浪掀翻,船隻整整翻滾了一圈,然後才慢慢地從另一側恢復平衡。隨著一陣噼里啪啦的響聲,桅杆消失在海中,在他們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斯米頓夫婦再次站在及膝深的水中。回到甲板上時,邁爾斯看到帆纜漂浮在船旁,只有後桅的殘端海豎立著。發動機被淹沒在水下,但水泵仍在工作。

幾天內,“慈航”號靠著臨時帆索再次起航,這次是向北航行。斯米頓夫婦根本沒有打算返回海軍基地,那樣做對他們來說真是太丟臉了。1958年1月底,“慈航”號駛入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的港口。在那裡,船隻被吊上了一艘貨船,經過兩個月的運輸,被送到了泰晤士河的西印度碼頭。由於貨船上的工程師在航行過程中對“慈航”號的發動機進行徹底大修,斯米頓夫婦才能在一天之內將他們沒有桅杆的遊艇開到克勞奇河畔伯納姆(Burnham on Crouch)的造船廠。此時此地,在岸邊等著的是誰呢?是他們的女兒克莉奧!“她說:‘你們海打算再試一次嗎?’‘不,’邁爾斯說,‘我覺得這一次已經讓我們受夠了。’”

後記:

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航海生活。斯米頓一家和“有史以來最鹹的貓”普韋一起,環遊了地球一圈半,總共航行了約13萬海裡。錦上添花的是,在1968年,他們還是成功地從東往西繞過了合恩角。也就在同一年,“慈航”號被出售。貝麗爾說:“我們都太老了,不再適合過吉普賽式的流浪生活,而且能以一個美好的結局結束真是太棒了。”遠離大海後,邁爾斯和貝麗爾在卡爾加里附近的老農場定居下來,並將周圍廣闊的土地變成了“野生動物保護區”,為幾乎滅絕的“草原狐”(swift fox)提供保護。貝麗爾於1979年去世,邁爾斯則於1988年隨她而去。那麼“慈航”號呢?經過幾次易主后,這艘遊艇在1998年因走私毒品沒收,並在兩年後於波多黎各被拆解。

貝麗爾和普韋在阿爾及利亞至馬爾他的旅途中,196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