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
有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或者缺乏能力。
然而,真正的問題可能不在於我們的努力程度,而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困難並取得成功,而錯誤的思維方式則可能讓我們陷入困境。
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是否會從不同的層次思考問題呢?
本文將介紹思維的四個層次:點狀思維、線性思維、結構化思維、體系性思維。
問你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你大腦里第一反應可能是:利用工具提效、做好工作規劃、減少打擾等。
這種思考方式就是點狀思維,思考問題時會迸發出一個個的零散的思考。這是大部分人思考問題的方式,
這種方式很依靠直覺、靈感,散點的思考至今可能沒有關聯,邏輯性不強。
我有一些朋友,很喜歡學習各類數據分析課程。你問他如何做數據分析,他能給你說出很多的分析方法。但是實際操作卻又不知道如何上手。
根本的原因是這些人是用點狀思維思考問題,知道很多知識,但知識之間沒有關聯。能不能合理應用得當全看運氣。
相比點狀思維, 線性思維開始有一定的邏輯。
關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線性思維的人會想:現在工作效率不高,是因為總是有人在工作時候打擾我,所以我要給自己留一些不被打擾的大段時間,這樣就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這種思考方式,會思考現在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分析如何改進這個原因。前後有邏輯關聯,條理性比較好。
不過線性思維依然不是完美的,線性思維容易 局限在特有的思路里,解決問題依賴慣性思考,分析不夠全面。
第三類是結構化思維,這是少部分人才擁有的思維方式。
結構化思維不再是一根單獨的線,而是有多條線組成了一個面。
比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同樣的問題,結構化思維會分解出所有和工作效率相關的因素,比如:
工作效率就是單位時間的工作產出,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從提升效率和減少損耗兩方面入手。
提升效率可以分為: 合理分配任務、提高工作技能、善於使用工具、思考創新方法、及時溝通進展等
減少損耗可以分為: 減少外界干擾、整理工作環境、保持身體健康、合理安排作息等
梳理完所有相關的因素,可以繼續分析各個因素的應對辦法。
結構化思考是將問題分解成若干個部分,再通過對這些部分進行分類、排序、歸納和分析,最終得到整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思維方式。
結構化思維對問題的思考比較全面,遇到任何問題都能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
結構化思維是很少人能掌握的技能。 這裡說的是技能,不是知識。 你可能知道什麼是結構化思維,但是結構化思維不是你的技能,因為你思考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結構化。 回想一下部門會議時,領導點名你回答問題時,你的反應是什麼?絕大部分人是線性思維甚至點狀思維。 能在短時間內用結構化組織表達的人絕對是職場精英了。用體系性思維分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比結構化思維更注重問題各個部分之間的相關作用和關係。
比如結構化思維在分析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時,會得出減少外界干擾、及時溝通進展這樣兩類觀點。
在體系性思維眼中,這兩個觀點存在部分衝突,“減少外界干擾”意味著會影響“及時溝通進展”,而“及時溝通進展”也意味著會影響“減少外界溝通”。
所以,要想得出準確的結論還需要總和參考各個部分的相互關係,得出綜合的結果。
一般來說,到了系統性思維的層次, 就必須要通過可視化的方法把思維表現出來。
當我們思考的問題越來越複雜時, 因為我們大腦的短期處理量是5±2個記憶組塊,超過這個容量的內容大腦就跟不上了 。又或者我們的大腦轉得太快,我們寫字或講話的速度跟不上,最後導致文字或語言越來越亂。
這個時候就急需要把這些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讓大腦一個模組一個模組的處理。
系統性思考一般是做系統循環圖,通過畫出各個要素的關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學會從多個層次思考問題,才能更好地應對變化和挑戰,取得更多的成功。
擁有優秀的思維,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