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職場內卷:內卷時代,職場人如何突圍?
更新于:2025-03-26 08:51:33

2020年以來,內卷(Involution)成為一個熱詞。內捲在網路上被解讀為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

最早提出內卷概念的是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戈登威澤(Alexander Coldenweise)。他用這一概念描述某一類文化模式,當它達到某種成熟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使自身轉變為新的形態,而是不斷導致內部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退化,既增大運作成本,卻無法提升成果價值。

一個典型的內卷例子就是“摸魚”式加班。在辦公室,大家原本都按正常工時工作,但突然來了一個新員工,他每天加班工作一小時,得到老闆贊許,其他員工被動捲入加班,但不願真正努力,只是花一小時“摸魚”。這種“摸魚”式加班增加了所有員工的時間成本,並沒有帶來收益。

那麼,如何破解內卷呢?以下給出具體的四個建議:

拒絕無意義奮鬥

看上去很勤奮,每天周旋於各種會議、報告,趕項目進度而加班加點,盯著項目進度卻忙得沒時間反思學習,沒時間去改進專案管理方法和提高管理效率。

這樣的奮鬥只是浪費資源且沒有價值產出的低水準勤奮,也許只為了安慰自己,或是取悅領導。真正的奮鬥是工作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下班時復盤工作收穫,業餘時間針對發展目標進行充電學習。

提高不可替代性

一台機器,機器核心的置換成本遠遠高於一顆螺絲釘的置換成本。在公司亦然,當員工僅僅是一顆“螺絲釘”的時候,因為置換成本低,競爭就會非常激烈。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圈子影響力,使自己的置換成本不斷提高,即使不能成為“機器核心”,也能成為一顆花紋精密的“螺絲釘”。內卷的風浪,卷不走不可替代的人。

勇於創新

守著一個崗位做一輩子是一種堅守,也是一種遺憾。機會是留給先驅者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保持創新的思想,學習創新的能力,總有一片新的藍海在前方等待。

不把精力浪費在尋求認同上

很多人在職場路上只敢沿著更多人認同的道路前行,一味選擇更多人認同的方向。這意味著走上更加擁擠的道路,到頭來,在這個方向上的回報就越來越低,陷入了無限內卷的迴圈。因此,需要敢於跳出來,不去盲目追求多數人的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內卷”與“躺平”是當下火爆的社會話題。很多人選擇“躺平”,以為“躺平”就是抵抗“內卷”。實際上,“內卷”的深層原因是群體缺乏或喪失能力突破,無法避免內耗陷阱。作為職場人,唯有持續突破自身能力邊界,敢於走出舒適區、敢於嘗試、敢於創新,不斷提升自身,才能真正破解“內卷”難題。

在這個不確定時代下依舊活得通透、堅定、從容的人,都是那些有著獨立思考、有勇氣、有強大行動力做自己的人。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獨特性,並在不斷踐行中捍衛這份獨特性,在和外部環境交互中並非盲目的攀比,而是提供自己的獨特價值。

正如海明威所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所以,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持續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掌控自己的節奏和人生,有條不紊地篤定前行,才是唯一出路。

識人透過現象看本質
識人透過現象看本質
2025-03-25 23:14:37
做減法
做減法
2025-03-25 23: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