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更新于:2025-03-26 08:51:26

人在職場,就沒有不累的

尤其當你越往上走時,就越覺得累

每天都有各種事情等著你去處理,每天你都可能在想:“太累了,我不想幹了。” 累,是一件好事,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但是,你的累是有成果的嗎?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或許,真正讓你累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No . 1 這3種工作方式,阻礙了你的職場發展

QiuLieLie Human Resources Group

我們一直都認為,如果一個人智商情商正常、學習和工作意願高,就一定能出成績。但在職場上,有一些人,十分有意願學習,也非常努力,工作產出卻非常低。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差距?通過對比這些人與產出高的人的工作方式,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存在四個問題。

1.只有執行,沒有深度思考

大多數人的工作習慣是:在接到一個任務后,就開始火急火燎地執行,總覺得爭分奪秒、加班加點,就一定能幹好這個事。實際上,不是這麼一回事。打個比方,你出去旅遊,同樣的目的地,你選擇哪條路線,選擇什麼樣的出行工具,所花費的時間和遊玩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

很多管理者是只會執行,沒有思考的。因為他們每天都太忙了,一整天有各種事情需要處理,還要不時地被老闆或者其他部門臨時抓去開會。那,作為管理者,如果你只懂得執行,不深度思考,那一定會把自己累個半死,還未必能拿到結果。那該怎麼深度思考?其實,做好深度思考並不難。

稻盛先生認為:如果願望要變為現實,普通程度的、隨便想想的願望是不夠的,必須是“非同尋常的、強烈的願望”,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能那樣該多好啊”這種淡然的、可有可無的、不迫切的願望不行。願望強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時不斷地思考,透徹地思考。從頭頂到腳底,全身充滿了這種願望,如果從身上某處切開,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這種“願望”。

抱著這樣的願望,聚精會神地、一心一意地、強烈而透徹地進行思考,這就是事業成功的原動力。 所以,深度思考的前提,是有強烈的願望。這是稻盛先生告訴我們的。因為強烈的願望,可以讓你專注地深度思考。那,能力和努力程度幾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他們的區別在哪裡?可能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運氣、因為命運。但是稻盛先生卻認為,原因就在於他們所持的願望在高度、深度、熱度、大小程度上的差異。

所以,廢寢忘食,思考、再思考、透徹地思考,這並不是簡單的行為, 必須持續抱有不同尋常的、強烈的願望,乃至不知不覺中讓這種願望滲透到潛意識之中。 沒有這種願望加持的深度思考,是沒法在工作中輸出成果的。

2.只有重複,沒有精進

還有一些人,看似很勤奮,卻一直是低水準勤奮,沒有精進。其實,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重複地做同一件事,沒有進步。

稻盛先生經常拿掃地這件事做例子,來說明精進的重要性: 每天,哪怕很少一點,也要在“創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的進步微不足道,但若經過十年的積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變化。

記住, 比重複低水準的努力重要1000倍的,是鑽研創新。 所以, 無論做什麼事,動腦筋改進的人與漫不經心的人相比,時間一長兩者之間就會產生驚人的差距。

3.只關注任務,不關注目標

高效人士和低效人士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任務導向與目標導向的差距。

關注任務 ,其實就是“任務驅動”思維,做事情只有過程,沒有結果。看似費時費力在幹活,但和目標南轅北轍。

關注目標 ,其實就是“結果驅動”思維,我們假設結果已經達到,然後從成功的結果上往後推,成功的前一步應該做什麼,前兩步應該做什麼……一直推到當下,推到今天,推到正在談論結果的自己面前。這樣的計劃才會有執行力,目標也才會更加清晰。

稻盛先生總結的《京瓷哲學》中有這樣一條: 深思熟慮到“看見結果”。 這就是典型的結果驅動思維。最初只是夢想或者願望,在大腦中進行認真反覆的類比推演,這樣做如何,那樣做又如何。不知不覺中,夢想和現實的界線逐漸消失,尚未著手的事情,卻感覺到彷彿已經做過,由此逐漸產生出一定能做好的自信。這就是所謂“看見結果”的狀態。稻盛先生說到。

你看,採用結果導向的思維方式,從結果出發看待問題,我們才能夠突破問題本身的束縛,從而看到問題之外的突破口,並且掌握杜絕再次發生的方法,在嚴格要求的條件下高效辦事。

No . 2 你的工作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成就

QiuLieLie Human Resources Group

那,要如何改進你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呢?我們結合稻盛先生的哲學總結了以下3點經驗,供你參考:

1.不要不斷分心,而要不斷專注

科學研究發現: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那該如何讓自己保持專注?稻盛先生有一個妙招叫: 有意注意。

他說: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意識集中,就叫“有意注意”。 無論何時,無論何種環境下,無論多麼細小的事情,都應該用心關注,認真對待。 開始時做到這一點也許很困難。但是,只要從平時起,有意識地堅持這麼做,“有意注意”就會變成習慣。如果能這樣,那麼在任何狀況下,全神貫注於某一現象,這種基本素養就能夠掌握,因而不管發生什麼問題,都能立即抓住其核心,很快予以解決。做事不能漫不經心。哪怕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也要養成認真注意的習慣。

如果平時對於微不足道的事都一一認真思考,那麼感覺就會被磨鍊得非常敏銳,於是能隨時迅速做出正確判斷。 一旦出現問題,在腦中能瞬間閃現出解決方法。“哦,只要這麼做就行了。”這並不是因為借鑒了豐富的經驗,而是頭腦高速運轉的結果。經過“有意注意”的訓練,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了最好的對策。稻盛先生還說,只要堅持10年、20年,就能變得思維敏捷、思路清晰。這種有意注意的方式方法,就能讓你不斷專注。

唯有行動,才能將想法變成辦法,讓理想照進現實。

2.統籌式工作

真正的統籌式工作,有兩個特徵:

a.有計劃地工作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的重視就在哪裡。

有計劃地工作,其實就是管理好時間,但僅僅管理好時間還遠遠不夠,你還要更進一步,管理好自己的精力。不懂得抓大放小,把80%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總有一天會堅持不住。那該怎麼有計劃地工作?你可以從寫日報做個詳細的日計劃。比如像稻盛先生說的: “貫徹完美主義”“認真努力,埋頭苦幹”和“腳踏實地,堅持不懈”三個條目。 只要每天堅持,就能看透本質。你是否每天做好了這三個條目?

再比如,稻盛先生說: 首先是拚命努力,不折不扣完成每一天的目標。 你今天的目標完成了嗎?那僅僅是完成而已嗎?有沒有今天比昨天好一點?? 寫好日報,管理好時間和精力,你做的就是有用功。 因為,大部分人在80%的時間里都是做無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沒搞清楚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b.每天總結

當你聽到一個金句,學習到一個好的工作方法時,很多人的做法是貌似聽過,但是再加以實踐的時候,就忘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稻盛先生說: 必須拿筆記下來,並將筆記放在身邊。一旦發生某些事情,看到這個筆記,就會想起必須以理性去應對。

另外,記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稻盛先生在《心》中說:為了獲得卓越的成果,應該怎麼做才好呢?應該抱著怎樣的心態面對每天的工作呢?這樣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想法和思考,我都記在了實驗用的筆記本上,這成了我的習慣。從研究者變成經營者以後,我的這個習慣也沒有改變。我把每天在工作中獲得的體會,包括思考和語言,都記錄在筆記本上。

這些從技術員時代開始記錄的筆記內容多樣,成為後來被稱為“京瓷哲學”的企業哲學的原型,支撐著京瓷公司的成長與發展。

3.時時復盤,不斷精進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日復一日的復盤。 通過復盤來診斷分析,強化自己的能力,就能達到精進的目的。那,怎麼進行復盤呢?

我們結合稻盛哲學分享復盤的三個維度:

K(Keep保持):保持每日提升理念

從年輕時起,我就習慣在枕邊放上幾十本有關哲學和宗教的書籍,每晚臨睡前都要翻閱幾頁,不管多晚回家,都要翻一翻。每當我閱讀宗教書籍或哲學書籍深受感動時,經常會感覺內心澎湃,難以為繼。這時,我就會在這些文字下劃上紅線,再讀一遍。這樣一來,有時僅僅一頁內容就會讀上三四十分鐘。我認為讀書本該如此。一目十行地草草閱讀通俗易懂的書籍,絕對無法掌握其中真諦。

一本好書中蘊藏著許多感人至深的金玉良言,反覆閱讀這些內容,即使一天只讀一頁,只有把書讀深讀透,才可能成為自己的東西。 從年輕時我天天就這麼努力。所以我才會把自己的前半生歸納為“不斷提升理念的每一天”。

P(Problem問題): 回顧、檢點自己一天的行為是否符合正確道路

當一天結束後,回顧當天自己的所作所為,並進行反省。這點非常重要。“今天有沒有讓別人感到不快;今天有沒有對人態度冷淡;今天有沒有表現出傲慢;今天有沒有做出卑劣的舉止;今天有沒有自私自利的言行……”需要像這樣回顧自己一天內所做的事,以確認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人間正道”。如果自己的言行舉止中存在需要反省的地方,那麼不管是多麼小的事,都必須改正。

T(Try嘗試):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

在每天的工作中,要經常帶著“為什麼”的疑問,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這一點很重要。 不管什麼工種、什麼工作,都要相信有進一步改善改良的餘地,“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反覆鑽研創新。

不滿足於今天的工作,哪怕是微小的改善改良,都要積極去嘗試,不斷積累。這樣每個人的小小的創意改進積累起來,就能帶來巨大的進步。

No . 3 總結

QiuLieLie Human Resources Group

最後,總結一下: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你的工作方式。你的工作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成就。如何改進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首先,你要學會專注,以有意注意磨鍊這種能力;其次,你要以結果為導向,用日報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事後,你要進行復盤,不斷精進,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周而復始,堅決執行。相信,你會迎來更快的成長。

素材來源: 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往期推薦

 

關於邱獵獵人力資源集團

邱獵獵人力資源集團(QiuLieLie Human Resources Group),是一家全球化的、綜合性的人力資源服務商,曾為跨國型集團及知名大中型企業,提供了上萬次的人力資源服務。

邱獵獵人力資源集團總部位於上海自由貿易區,以“產業橫向覆蓋”、“行業深度垂直”為導向,服務能力呈現“T字型”發展趨勢。邱獵獵人力資源集團旗下的專業顧問團隊,90%以上擁有10餘年行業經驗。其服務客戶覆蓋了高科技、醫藥醫療、碳中和新能源、大製造等多領域。

我們提供的產品呈現了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專、精、深、全”的趨勢,包含中高端人才尋訪、人才派遣和人才外包(BPO)、招聘流程外包(RPO)、企業福利禮品定製、背景調查、專場面試會、行業調研報告、校企合作、一站式企業文化落地及僱主品牌建設、職業生涯規劃、簡歷修改、培訓諮詢等。

邱獵獵和混沌大學建立戰略合作,説明更多有夢想的人,突破認識盲區區、打開認知通道,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把夢想付諸實踐。邱獵獵集團已佈局全球發展戰略,拓展海外業務,與兩名遠在美國矽谷海外創業合作夥伴在全球能源和半導體等領域實現強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