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工作態度,就什麼命
更新于:2025-03-26 08:46:06

現在, 已經5月份了。

對公司來說,正是做業績的時候。但每一個人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對待工作很熱情,很認真。

但也有一些人很懶散,很敷衍。

這時候,管理者很著急,希望他們上進一點,既是為了完成團隊目標,也是在實現個人價值。

但他們對工作的態度就是:

“想要我努力干,根本不可能。錢給夠,自然幹勁足。”

如果是這樣的工作態度,最後能得到想要的嗎?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

01

稀缺,產生價值

先問一個問題:

你覺得你的薪酬是由誰決定的?

你可能會覺得是你的管理者,或者是你的老闆。

其實不是,你的薪酬根本不取決於老闆,而是取決於這3個方面。

需求、供應、生產力。

什麼是需求?

你會做銷售,會剪視頻,會做運營……,這些都是你的技能。

市場上,這些企業需要你具備的技能嗎?你越被需要,越有價值。

什麼是供應?

市場有了需求,就要看供應,就是有多少人具備這一項技能。

根據市場來看,具備這一項技能的人越多,供遠遠大於求,價值相對來說會比較低。

反之,如果掌握這一項技能的人比較少,你的競爭對手越少,那麼你的價值就會比較高。

什麼是生產力?

就是你對這項工作的完成程度如何。

同樣是做這一份工作,別人只能做到60分,而你能做到80分,甚至100分。或者你產生的價值,是別人的兩倍,你的生產力就比他高。

你看,雖然工資是公司發的,但工資並不是由你的老闆決定的,不是由管理者決定,而是取決於這三個要素。本質上,還是由你自己決定。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更值錢?

經濟學上說, 有了稀缺,就有了競爭,就產生了價值。

很有道理,在職場中也是如此,你越稀缺,也就越值錢。

02

3個方法,提升稀缺性

如上面所說,要具備稀缺性,別無他法,你要麼具備少數人才會的技能,要麼提高你的生產力。

在這裡,我再給你開出三劑藥方。

1.轉變思維方式

在職場上,大多數人都是打工心態。

打工者心態,就是只要把工作完成就好了,老闆讓我怎麼干,我就怎麼辦,從不思考如何高品質的完成工作。

但如果你是這樣的工作態度,等很多年過去,才發現只有工齡的增長,沒有能力的提升,很容易就被取代。

這時候又自怨自艾,從外部找原因,認為是自己的命不好。

因此,要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成為少數人。

從打工心態轉變為老闆心態,把工作當成事業,你就會深度思考,也會有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創造增值空間。

2.承擔責任

轉變思維後,有了意願,還要敢於承擔責任。

創業酵母有一位90後合夥人,我之前也提到過很多次。

我第一次關注到他,是因為他PPT做得很好。

一開始,我把他放在諮詢部,帶他做案例。

他是一個非常內斂的人,但他在各個場合,組織需要他的時候,他都能站出來。

比如讓他去做主持人等挑戰他的個性的事,他從來不說我不行,我不去,而是說:“老闆我可以試試!”

我太喜歡這樣的年輕人了,“我可以學,我可以試試”的背後,恰恰透露著一個人的格局和認知。

他願意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

遇到問題,不是躲,不是說我不行,而是能主動承擔責任,敢於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渴望突破能力的邊界。

3.有能力

有意願,願意承擔責任的人,很優秀。但還不夠,核心要有能力,可以把交給你的每一件事情做好。

這樣很難,《思考,快與慢》中,有這樣一句話: 所有表現,都會回歸平均值。

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一次表現好,可能是運氣,是超常發揮,但下一次就會回歸到正常水準。而要想持續性拿到結果,那麼就需要不斷進步,穩定你的基本盤。

如何才能不斷進步,提高生產力?

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對待工作,你要有追求極致的態度,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能做100分,就不要只做99分。

就像稻盛和夫說的,不要因為自己的工作已經完成了99%就覺得可以放鬆了,真正決定成敗的,往往是那最後的1%。

要把你 當前 做的工作,做到能力範圍內的最好。

2)日復一日的精進

在做工作的時候,要做到精進,一天比一天要好。

在職場上,很多人非常聰明,但他要麼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要麼低水準重複,這樣的人我一般都會放棄。

還有一些人,雖然不是特別聰明,但他能對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斷精進,追求卓越。在時間的複利之下,就這麼和別人拉開了差距。

最後,想要人生有所成就,核心就是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你創造的價值越大,你也就越值錢。

當你努力工作,你想要的一切,也會到來。即便是當前的領導無法賞識你,你在市場上是稀缺的,所有人都會搶著要你。

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最後也都將折射到你的人生上。你什麼工作態度,就什麼命。